语文教育的理想主义特性

时间:2022-10-07 10:55:10

语文教育的理想主义特性

教育作为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与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就是为了点化生命,涤荡思想,丰富人生,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生命丰盈起来,人生的价值光彩起来。“用美好去影响学生”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理想主义特质。语文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教育,其理想主义特性更为突出。本文从如下四点阐述语文教育浓郁的理想主义特性:

一.语文教材贯注了丰厚的理想精神

语文教材不管如何改版,其理想精神都一如既往的丰厚。它关注高贵的理想精神,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向导和动力:把阳光种进学生心田,并且让它开出鲜艳的花朵;让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勇敢而执著的生活强者。语文教材的内容,大体从三个模块展开:道德理想、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在道德上引导学生关注和同情弱小者,憎恶,济危扶困,总括起来就是善良――善心和良知。在人格上教会学生热爱和尊重生命,崇尚自由和创造。在社会的理想层面上要求公正和进步,面向现实而又超越现实,通过对现实存在的审视、批判而指向理想的未来。

二.语文教师心中充盈着理想主义情怀

理想主义者的语文教师,盈盈眸光深处,会皈依单纯;灯火阑珊背后,会选择平实。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引领学生遨游于理想精神丰厚的语文经典篇章中;只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才能把教材中的深邃精神蕴藏释放出来;也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与教材内容灵犀相通,谐和共振,把教材的内容经过心灵的放大传达给学生。反之,语文教师理想的沦丧会导致精神上的平庸和羸弱,从而导致对教材中的理想因素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教材中蕴含的精神矿藏就会白白流失掉,只剩下讲台上声嘶力竭然而言不由衷的空喊。

只有语文教师的理想精神渗透在所有的语文教育活动中,融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设计里,一项项语文活动才会因为理想的贯注而成为淙淙流淌的小溪,充满着欢乐和生机。语文教师的理想随着教师感情的汹涌,通过教师的价值评判而形成一种心灵的召唤,于是学生心灵中沉睡的高贵的种子睁开眼来,开始思考和行动。被理想鼓舞着的人是不可阻挡的。在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成了精神的探险,惊心动魄又充满乐趣。

三.语文教育的过程符合理想的实践性

人的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它孕育于历史,诞生于现实,但又不会栖息于此,理想总是不知疲倦地向未来冲刺。离开了实践的“理想”只能算是空想、幻想。语文教育就能把文化经典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人类的总体的追求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把社会历史、人生现实和语文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能够通过关注现实,研究、批判现实,进而设计人类社会和个体人生的理想蓝图。语文教育是引导学生于文化经典中寻根,让他们崇尚伟大、神圣、辉煌、高贵、典雅的事物,树立高尚的理想;指引他们关注现实、正视现实,把理想的种子植根于现实;鼓励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践理想,实现精神创造。其过程是一个精神的吸纳和创造的过程,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理想的实践性在语文教育中表现为言语活动的过程性。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符合理想的实践性的,离开了过程性实践的语文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

四.语文教育的评价注重理想的因素

理想是语文教育的生命,自然也就成为语文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衡量语文教育是否成功,并非看是否练就了学生的言语行为能力,而要看是否培育起来了学生的理想精神。因为有高尚的理想才有正确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有高尚的理想才有坚定的信念和道义的承担。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健全的人”就该是有梦的人,有梦才有追求,有追求世界才会精彩,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正如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所以成功的语文教育是要使学生胸怀远大的理想并坚定地去为它奋斗,反之,若学生理想迷乱、低俗或缺失,语文教育就是失败的。

理想不是识记性的,不能靠识记问答甚至书面选择来估量。那么如何评价语文教育是否实现了理想目标呢?从表现形态上来说,理想是通过价值观和感情态度反映出来的,评价具有间接性,要借对具体事物的价值判断和感情向度来考察。从具体方式上看,理想具有实践性,因而理想评价要通过一个精神创造的过程才能实现。理想的要素价值、感情、意志等,只有在精神创造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周剑浓,教师,现居广东惠州。

上一篇:在真实场景中给孩子播下美德种子 下一篇:一则关于煤炭工人的“黑白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