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落叶松的育苗技术

时间:2022-10-07 08:45:14

浅谈落叶松的育苗技术

摘要:落叶松极喜光、耐寒,为浅根性树种。喜生于湿润肥沃的土壤上,是东北地区主要的森林组成及造林更新树种。本文论述了落叶松的育苗技术。

关键词:落叶松 育苗技术

落叶松幼苗期高生长比较缓慢,1年生苗高生长有2个高峰,第一次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二次8月下旬。2年生苗木一般在8月底前停止(封顶)高生长。较干旱地区秋雨多时在封顶后又可萌发秋梢。全年生长期为110天左右。

一、育苗地的选择

苗圃应选在靠近造林地的城镇边缘或近郊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保证苗圃所需的物资材料、能源、电力及时得到供应,方便经营管理和苗木调运,保证劳力供应。同时,应注意远离大量排放有毒气体及污水的厂矿。长期积水的低洼地、盐碱地、过水地、风口和光照不足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地,以免影响苗木生长。

团粒结构好,通透能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由于落叶松喜微酸性土壤,土壤PH值最好在6.5~7.0之间,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1%以下,选苗圃前土壤耕作物应尽量避开十字花科植物,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水是苗木的命脉。苗圃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以供灌溉。河流、池塘、水库等天然水源较好,水温接近自然温度,水质柔和,污染少,尽量避免使用深层地下水,一是可降低灌溉成本,二是深层地下水的成分和温度不如天然水好。

选择苗圃时,应详细调查所选圃地及周围的病虫及动物危害程度。对危害严重的地区,要进行有效的防治,才能选作苗圃地。苗圃地附近不能有传染病源及病虫害的中间寄生植物,如:为防止落叶松―杨锈病的发生应避开杨榆树种。

二、种子的选购

以本地区种子园、母树林的种子为佳,如果本地确实不能满足,外购的种子必须与育苗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相同或相似。购置种子应先检测种子的质量,并向种子提供单位索要包括种源、种子采收时间、种子质量、级别、检疫合格证等资料。

三、播种

落叶松播种多采用春播,具体时间越早越好,当气温达到12℃左右,土壤5cm深温度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寒冷地区应避开晚霜和倒春寒季节,以免遭其害。

1.撒播 播种前把床浇足底水,把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复上过筛的细沙(或混合土)轻轻镇压即可。撒播具有产量高、土地利用充分、苗木营养空间分布均匀的优点,由于出苗不成垄、成行,对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不便,小苗长高后影响通风透光,对苗木后期生长不利,不利于机械作业。

2.条播 是按一定的距离,一定的播幅,撒种复土镇压,按机械程序一次完成。条播具有节省种子,便于通风通光,有利于中耕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来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操作程序。条播行距可灵活掌握,行距一般为10cm,播幅宽为10 cm,有利于提高圃地利用率。播种行的方向以南北方向最好,有利通风透光,并且苗木可以互相庇护抵抗日灼。

四、覆土

覆土厚度是整个播种中的关键环节。擦沟播籽后立即覆沙土,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短轴直径的2~3倍,另外还应根据气候、土壤、播种期灵活掌握。落叶松覆土厚度一般为0.3~0.5cm。覆土适宜,正常出土的幼苗,苗基直立,头顶种壳,脱掉种壳后,表现出紫梗绿叶,属于健壮苗木。覆土过厚,苗木不能顺利出土,加之多次浇水造成地表板结,种子在土壤中形成痊芽状态。覆土过薄,土壤易干燥或浇水后种子暴露于土壤外面风亡,影响出芽率。覆土必须均匀一致,薄厚适宜,覆土后应立即浇水,浇水不宜过多,接上底墒即可,播后最好用苇帘等遮阴,透光系数为30%。

五、苗期管理

1年生播种苗整个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苗木生长后期(硬化期)。

1、出苗期 从播种到幼苗出齐为出苗期,大约15天时间。这一时间幼苗顶着种壳出土主根不断向下延伸,幼苗自己不能制造营养物质,主要依靠种子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此阶段控制水分和温度是主要管理措施。浇水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床面湿润,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尽快出土。

2、生长初期(幼苗期) 从幼苗出土后,到长出侧根、抽出新梢、出现第二轮真叶,这一阶段为生长初期。此时地下根系生长开始加快,幼苗已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但幼苗地上部分茎叶生长仍较缓慢,对过高、过低温度抵抗力弱,对土壤水分敏感,此阶段大约40天左右,此期幼苗易发生猝倒病,是保苗的关键时期,如果苗木生长与外界环境不适应时易发生心止,使苗木过早封顶。

苗木长出第二轮针叶后,这时已形成第二轮侧根,对外界环境具备了一定抵抗力。为了疏松土壤,切断地表土壤中毛细管,调解温、湿度,减少浇水次数,促进幼苗生长,这时可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松土原则是第一次松土不宜过深,用铁丝制作的松土耙搂破地表土0.3~0.5,随着苗木生长,松土深度由浅入深到2。新育苗木一般当年松土3~5次,可结合人工除草同时进行。除草的原则是除早、除小,防止杂草过大,影响幼苗生长。否则,除草过晚,杂草根系过大,在除草时带出幼苗,人称“端锅”,造成幼苗根系透风,影响生长及产苗量。

3、速生期 从苗木高生长大幅度上升到下降为止,这一阶段是苗木生长最快时期,一般在6~7月份。这时也正是苗木地上部分蒸腾最强的时期,需肥水量增多,应多施氮素肥料,保证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原生质合成,加速苗木生长。到7月下旬应停止追氮肥,可追施一些磷钾肥。苗木速生期浇水应掌握多量少次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地温。浇水要足量,以满足苗木需要。这一时期天热多雨,易发生灰霉病,一般呈现团状分布,幼苗心梢由紫变黄,下垂枯死,应结合定苗及时改善苗床的通风透光条件。对发病的苗床,应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雾防治。这一时期也是松杨锈病的高发期,应及早用1%的粉锈宁溶液防治,如喷药8小时之内下雨应进行补喷。6月以后是地下害虫的频繁活动期要注意防治。

4、生长后期(又称苗木硬化期) 自苗木高生长显著下降到根系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为止。这一时期苗木整体木质化,径生长加速,并逐渐封顶形成冬芽,体内含水量降低,营养物质转入贮存状态,抗逆性较强。停止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防止苗木贪青徒长,以增加抗寒能力。浇水相应控制,尽量减少浇水次数,这一时期大约持续1―2个月时间。可以通过切断苗木主根和过长的侧根,控制苗木对水份的吸收,防止徒长。

六、 苗期肥水管理

一年生苗木,夏季追肥以有效氮肥为主,分1~3次进行,在幼苗生出3~4条侧根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2.5~3kg硫酸铵即可。以后每10~15天一次,用肥量逐渐增多,以保证苗木旺盛生长对营养的大量需求,但不能超过7月下旬。八月上旬开始追施磷钾肥,目的是促进苗木径向生长以及增加磷钾元素在苗木体内的贮存,促使苗木木质化。二年生苗木和移植苗,追肥时期要比一年生苗提前20天左右,用肥量也可增大些,但7月末,同样停施氮肥,开始追施磷酸钾。施肥后土壤易板结,除草松土可减弱土壤的板结度。松土在连续阴雨天有着排涝作用,而在干旱高温情况下,又有抗旱保墒作用。

七、化学除草、间苗和定苗

1、化学除草 杂草由于它的蓄根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而且繁殖力强,大量争夺苗木营养及生长空间,杂草还是许多病虫害的寄栖地,人工除草是一项繁重且长期的工作,而且会因除草而损伤苗木,而化学除草具有简单、及时、有效期长、效果好、成本低、省劳力,便于机械化作业的优点,但在生产应用中,必须选择好适宜的化学药品,掌握药品性能及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否则,易产生药害,得不偿失,所以,对化学除草要慎重对待。

2、间苗 留苗密度的大小决定苗木产量质量和成本的高低,是控制苗木质量重要措施之一,应遵循“早间苗、晚定苗”的原则,一般分2~3次进行,间苗前要浇水。

3.、定苗 二年生落叶松苗的培育,通过当年经营管理和两次间苗过程后,第三次间苗属于定苗过程,定苗时间一般确定在第二年春季,结合切根一同实施。定苗仍属于苗木选优的一种形式,在切根的苗床上提出小苗和劣苗,定苗后留苗株数/亩要大于计划产苗量的5%~10%,提出的苗木可进行移植或装入容器进行培育利用。

上一篇:杨树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下一篇:试论无公害蔬菜施肥与植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