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22 02:26:25

杨树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本文通过对杨树溃疡的病理分析及溃疡的防治,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灾害的损失,提高造林成活率。

关键字:杨树 溃疡 病理 防治

0、前言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枝干病害之一。由于病害发展速度快、分布广,在所有杨树栽植地区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进而成为一些地区发展杨树的障碍。杨树溃疡病作为一种杨树常发病,危害越来越严重,除为害杨属树种外,还可以侵染柳树、刺槐、油桐等多种树林和多种果木。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侵染杨树的病菌有300多种,直接危害133个杨树树种、杂交种和无性系,仅溃疡病就直接危害50多个杨树品种。

1、杨树溃疡的病理

杨树溃疡病原是一种腐生型弱寄生性病原真菌,由子囊菌葡萄座腔菌属的botryosphaeria ribis 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木病组织内或自然界中越冬。病菌主要借雨水、风、昆虫传播,经皮孔、伤口侵入危害,带菌苗木和接穗等繁殖材料的调动可进行远距离传播。病害主要发生于主干上,发病初期通常以病斑为主。病斑的形成过程有水泡型和枯斑型。

杨树溃疡病可侵染50种以上的阔叶树,对杨树不同派别的树种及派间杂交种的大部分进行人工接种及发病调查,均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但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溃疡病的感病性表现出不一致性,不同杨树品种对溃疡病的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同一树种不同龄期感病指数不相同,树龄的增大抗病性逐渐增强。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不仅与杨树自身的特性有关而且还与环境因子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土壤是影响杨树溃疡病流行的环境因子之一,从综合影响来看:40―60cm深层土壤中的全N、速效K对病情指数产生负效应,速效P、PH对病情指数具有正效应,土壤养分确实影响着杨树溃疡病的流行。N过量会降低植物机械抗性,适量的施N肥,不仅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对植物体本身能否产生较多的抑制性氮基酸,植物抗菌素、酚类等生理抗性物质起决定作用。

2、杨树溃疡的防治

杨树资源丰富,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繁殖都很容易,但其病害防治是多学科综合的工程,具有一定得困难。

2.1苗期防治

2.1.1 清除病株

在春、秋两季发病高峰期注意做好苗圃地的巡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将病株深埋或烧毁。

2.1.2 苗木检疫

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在苗木调运过程中加强检查。

2.1.3 苗干喷药

见表1

2.2定植期防治

2.2.1 注意选用抗病品种,挑选良种壮苗,适地适种。

2.2.2 起苗前苗圃地要灌足水,起苗时少伤根保留足够的根幅,一二年生最少50cm以上,定植前水浸根24h小时以上。

2.2.3 注意就近取苗,避免远途运输。

2.2.4 药剂处理,见表1。

2.3定植后防治

2.3.1 移栽后立即剪除全部侧枝和当年新梢生长量的1/3。

2.3.2 加强抚育管理,健壮树势,及时清除病树病枝,及时防治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等害虫,避免造成伤口。

2.3.3 在大型溃疡斑出现初期,刀割病斑数道,划道之间宽度为0.5 cm左右,割后涂抹面碱水或杀菌剂,涂药时间不晚于6、7月份,涂药范围要超过病斑1~2 cm。

2.3.4 药剂处理

2.3.4.1 用药原则

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严格按使用浓度施药,施药力求均匀周到。

2.3.4.2 防治指标

每株主干病斑数达到1~25个,病情指数达到0.1即需药剂防治。

2.3.4.3发病初期可用药剂涂干,树体较高大时可选用适当药剂喷雾, 药剂选用见表1。

3、总结

我们在实践中首先要选用抗病树种,如白杨派、黑杨派。加强栽植前管理,起苗、运苗、打包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输和假植时间,尽量保护苗木,以免苗木失水,影响造林成活率。栽后及时灌水,提高苗木生长势。同时要注重适时造林,适地适树,严把苗木质量关。另外要从乔、灌、草等多种植物合理配置入手,提高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从而形成一不定期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的条件,增加寄主的抗病能力。注意林内卫生。及时清除病死木,烧毁病残枝株,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及病害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杨树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13/T669-2005

上一篇:浅析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 下一篇:浅谈落叶松的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