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本真课堂的教学

时间:2022-10-07 08:30:24

浅谈物理本真课堂的教学

摘 要:本文简述了在教改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整合,批判和反思,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物理本真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关键词:本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评价;主体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57-1

一、构建物理本真课堂

物理本真课堂是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完善的考评体制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涵养灵性,追求个性发展的课堂,还是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诸要素协调、平衡的课堂。物理本真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的课堂,是益人心智、培养气质、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利于个体主体性的发展。物理本真课堂应是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为起点和依据,着力改变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前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1.以兴趣为起点,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物理本真课堂要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思考,去探究。思考和探究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思考与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失败滋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

教师应有先进的教学改革观念,尊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物理本真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成为本位。传统的教学过于沉闷、机械、程序化,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僵化,所以只有开放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创造。从内容角度讲,开放意味着书本世界、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新课程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拓宽教学的视野,优化更为本真的物理教学课堂。正如夸美纽斯所言:“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教学不应始于对事物的语言说明,而是始于对事物的观察”。这种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感受,就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2.师生互动中动态生成的课堂。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创设动态的课堂。教师只有始于“简单”的设计,乐于“机敏”的倾听,追求“精彩”的意外,活于“生动”的情境,源于“积极”的反思,才能实现物理课堂的动态生成,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我们教师应该从生命的高度,以变化、动态、生成观点来关注课堂教学。

物理的本真课堂是师生互动、互助的过程,是双方平等的交流、视野的融合、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换、真朴人性的碰撞、科学价值观共鸣的课堂。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维与新方法。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实践策略,有效地应对课堂中鲜活的、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3.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物理本真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把握好该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层层深入。在设置问题时,要以“最近发展区”为原则,既不要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要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而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提问由浅入深,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独创见解的产生。

二、构建物理本真课堂教学评价

物理本真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看能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即课堂教学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否给予了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除了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提倡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创造性。除了要对教师“评教”,更应关注“评学”,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3.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课堂教学评价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构思新颖、情境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新课改下的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在呼唤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迫切期待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人文化”的实施和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要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对象和实现教育的终取目标“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考如何在“本真教育”的理念下探寻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普通高中物理“本真课堂”教学模式和操作流程。这也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抓三效,促学习 下一篇:好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