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资指数化问题

时间:2022-10-07 04:09:12

【前言】浅谈工资指数化问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工资指数化可以用来抑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低于合同规定的条款时,不会引起实际工资的提高,还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率预测失误而引起的效率损失,抵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作用。另外工资指数化将补偿物价影响和提高实际工资两部分区分开来,有利于...

浅谈工资指数化问题

摘 要: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工资指数化是设想可减轻通货膨胀的措施之一,但对于其真正实施的效果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的目的就是探究工资指数化的优缺点以及在我国实行的前景。

关键词:工资 通货膨胀 物价 工资指数化

一、工资指数化

工资指数化是指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名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即工人的货币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按照价格指数自动调节收入的一种工资制度。实施办法是以工人的货币工资与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挂钩,并把具体挂钩的办法、挂钩指标的计算等通过法定形式或法规确定下来,以期保证工人收入不受价格上涨影响。这样在工资表上只列出等级工资的指数,实际工资的货币额等于工资指数乘以最低生活费,最低生活费则依物价的变动而变动。其目的在于消除市场经济下通货膨胀对职工生活水平的影响,对工资制度实行物价补偿。

二、工资指数化的作用及其限制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工资指数化可以用来抑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低于合同规定的条款时,不会引起实际工资的提高,还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率预测失误而引起的效率损失,抵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作用。另外工资指数化将补偿物价影响和提高实际工资两部分区分开来,有利于发挥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

工资指数化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国家可以根据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工资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从个人与社会角度来说,工资指数化以法律形式把工资与物价挂钩,可以使职工有可靠的价格补偿,从而减小职工对物价上涨的忧虑,切实保证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在信息不完整,预期不稳定的条件下,指数化可以减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促进工资合同长期化,有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防止社会动乱发生。此外工资指数化能让人们对于物价水平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从而促进合理消费。

然而,尽管工资指数化有以上的种种优点,其限制也是无法忽略的。企业会将提高的工资转嫁给消费者,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尤其当特殊情况发生时,例如当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或其他类似石油危机供给方面的冲击,产出下降,这就要求国民收入中工资份额下降,但是由于指数化保护了工人的实际工资,其他经济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提高工资,结果导致“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当通货膨胀在较长时期内得不到治理,生产又不能迅速增长,根据通货膨胀来调工资就会加剧通货膨胀。另外指数化以后,国家把调节工资、物价关系的主动权给放弃了,也就是说把工资和物价之间的联系制度化,当国家财政难以做到或做起来比较困难时,国家就会陷入比较被动的境地。

第二,工资指数化不具有全面性,并不能全面公平地覆盖所有人。农民因为没有工资收入作为保障,他们会很不满意。工人可以通过工资的增加而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但是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工资指数化显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实行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职工的工资无法根据指数化确定,只能依赖双方讨价还价能力。其次,在实际生产中,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并不是统一的,一般地说,日常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较大。由于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支出主要是购买日常消费品,如按加权平均所计算的物价指数统一变动工资,低收入职工所增加的工资就难以补偿其实际损失工资与物价指数挂钩。最后还存在着工资补偿的时滞性问题,工资上调与物价上涨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工资对物价做出反应需要一定时间,而这个时滞越长,人们蒙受的损失也就越大。

第三,实施工资指数化存在一系列技术性难题,要测算和编制大量的物价指数和职工生括指数,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工资与物价挂钩的标准也很难界定,是基本消费品物价指数,还是非基本消费品物价指数,还是二者兼有。物价指数是全国平均物价指数呢,还是当地的物价指数。不管哪个标准都会有相应的问题。

第四,对于社会经济来说,指数化会使居民产生一种麻痹心理。认为物价的增减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只要通过调整工资即可解决。这种想法使物价改革失去群众监督。不利于物价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部分企业如果不能合理制定政策,会使工资与劳动生产率高低脱钩,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不思进取,降低企业效率,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三、工资指数化在我国实行的问题与前景

以上论述了工资指数化的优点及其限制,可以看出二者同是非常明显的。而结合我国国情,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对于市场的走势和调控都存在障碍,对于经济的研究也不够全面,制定整个挂钩政策需要的技术条件尚不成熟,完全的实行工资指数化政策还不太现实。另外人们的传统观念依然是工资与企业利润的挂钩,工资指数化的概念并不能一时被人们接受,这都需要长时期的努力。

而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失业率压力,工作者的竞争会越来越大,导致职工在关于工资的讨价还价上存在弱势,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保证自身利益,所以工资指数化的推出是切合形势的。不过同时必须要说的是,我国通货膨胀中有很多是因为市场体质不完善,存在漏洞造成的,有人为操纵的因素在内,想要解决问题还需要从深层次探索和改革。

在各种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措施内,工资指数化依然是可行性较强的一个方法,关键就是怎样解决实行中的问题,并且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怎样制定统一合理的标准,尽量让其全面发挥作用,怎样利用这个制度既保证经济稳定和人民利益,又保证社会效率与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完善工资指数化制度,使其最大化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多恩布什, 费希尔, 斯塔兹著;王志伟译.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潘石.工资、物价螺旋上升之机理、效应及对策[J].学术月刊,2011(12).

[4]王雅龄.通货膨胀和工资指数化[J].西部论丛,2008(3).

作者简介:韩秀丽(1966- ),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市

上一篇:让“钱”更有质量 下一篇:民间审计的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