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语言推广特性论述

时间:2022-10-07 03:29:45

地区语言推广特性论述

英语帝国主义对当地民族语言文化的负面影响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还是获得政治文化利益的重要工具。英美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基础向海外许多国家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并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企图通过英语这个媒介语言把英美两国的文化价值输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当地的历史语言文化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卡纳伽拉雅发现“英语和它所携带的文化对后殖民时期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影响极大。人们生活在西方文化和民族文化、西方价值观与民族价值观的困惑之中,在英语和本族语的冲突中难以选择,因为英语已经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土壤和意识中”〔6〕。瑞森图则认为“英语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统治和掠夺手段,在殖民地国家推广、提升语言过程中,对本土语言造成毁灭性的效果”〔7〕。在近百年的殖民统治中,英美两国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在殖民地的利益,强迫当地居民学习英语,通过实行语言同化政策,使英语成为在学校教育、大众媒体以及政府事务中处于统治地位的语言,不断将英美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行输入到各民族中,同时损害了当地民族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世代相传的语言财产。其结果是“一大批民族语言和土著语在欧洲殖民统治期间被主要语言或强势语言所替代,最后逐渐消亡,造成语言生态的严重破坏”〔8〕。

华语在东盟各国的传播现状

许多国家政府更加注重华文教育的推广,华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主要外语。(一)华文地位的提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华文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看成是有关当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东盟各国政府均采取了从放宽限制到鼓励发展的政策,各国语言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使得华文教育有了更大更多的发展空间。“泰国政府于1991年初取消兴办华校的禁令,华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编入教学大纲,华校均与当地正规学校国民教育接轨;1994年印尼政府开始放宽使用华文的限制,华文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司管辖,其学历得到政府的承认,印尼各大中城市公立或私立各级学校也纷纷把华文列为选修或必修课”〔9〕。(二)华文传播方式不断扩展除了当地政府支持认可外,华文还通过报刊、电视台、网络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式在东盟各国传播。这些媒体对华文教育、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东南亚有华文日报10多种,如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光华日报》等,菲律宾的《华侨商报》《世界日报》等;印尼的《指南针日报》和《坤甸日报》等等。另外,华语电视、华文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影响力在东盟也很大,网络媒体使得华语拥有更多的读者,中华文化也随之传播开来。(三)华语教学规模的持续扩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东盟各国的华语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和大学都有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育制度。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华社和中国政府以及一些民间组织的合作,东盟的华文教育质量和人数以及师资等水平逐年提高。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华语还被列为中小学的主要选修课。“随着华商在越南、柬埔寨投资的增加,华文的‘市场价值’不断提高,两国的华文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10〕。“教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华文教学也逐渐出现‘本土化’趋势”〔11〕。

华语和英语在东盟传播的对比研究

华语在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壮大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的不安,“他们把华文视为社会主义语言,甚至把华文教育和共产主义的传播联系在一起,把华文教育从学习民族语言文化转化为政治问题”〔12〕。以下就东南亚各国语言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华语和英语在东盟传播的性质,指出华语的推广和发展不但没有削弱当地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反而起到了保护和建设当地文化历史的重要作用。(一)和平的传播手段历史上的英美国家是靠血淋淋的殖民扩展,对当地民族语言进行破坏而建立起来的以英语为统治地位的语言霸权形式,许多曾被殖民的国家至今还使用英语作为母语和官方语言,而本国的民族文化已不复存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海外华文传播历史。华语同英语一样属于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自中国古代强盛时期起,周边许多国家就曾派各国的官员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字和文化,这种学习方式是自愿的,而非强行推行自己的民族文化的霸权形式,因此,中国的华语传播的国际化道路和英美国家依靠殖民和强迫政策不同,汉语在东盟的发展和推广依靠的是和平友好的方式,依赖于中国影响力的扩散和魅力的吸引。(二)文化背景的相关联东南亚华文教育起源于“17世纪末的华侨教育,迄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3〕。历史上,东南亚的华文学校通常是华人自筹资金(建校、办学、维校)、自己创办、自行管理的学校,因此华文教育与东盟各国的华人华侨有密切关联,是当地历史文化教育的一部分。二战前的“马来西亚,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华文教育成为中国侨民教育”〔14〕;在菲律宾侨民教育时期的华语教学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既能适应华侨社会、又能适应菲律宾社会的中国公民”〔15〕。由此可见,华文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积淀,东盟各国的文化早已受到中国的影响,并且和当地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是各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母语基因的学习动机不可否认,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强势地位在东盟各国的教育领域、大众媒体、科技等方面均有体现,学习英语必然能带来很多资本和利益。同样,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与东盟各国友好关系的加深,学好华语也能带来许多求职和就业的机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但华语和英语的最大不同在于“东盟拥有全世界90%的华人,而华人是东盟主要的学习群体,有史以来,华人对华语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联系。学习华语对于华人来说是‘母语基因’的学习”〔16〕。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至今东南亚还有一些国家仍对华文和华人文化生活加以限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华人重新找回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而华人就得学习华语已成为许多海外华人学习华语的主要原因,华文的学习和华人身份的认同的紧密相关性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四)丰富当地民族语言文化英语的霸权地位使得东盟许多国家的民族语言遭到破坏,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也随之流失。20世纪60年代末印尼苏哈托政府上台,为了快速实现国家统一,从语言政策上采取单一的语言政策,以印尼语为国家的唯一语言,而使用人口最多的爪哇语则成为少数民族语言。然而,由于先前欧美等国的殖民统治和英语的强势地位和文化入侵,印尼语虽然是唯一的官方语言,也被迫吸收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有学者担心“印尼语和英语的语言融合将导致印尼语个性缺失、缺乏文化特性”〔17〕。因此,从语言霸权的角度看,英语已经对当地的国家语言生态造成破坏。而华语在东南亚有其自身的文化根基,从全球范围看,“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不包括混血后裔)约有3000万人,其中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约占10%,加入外国国籍的华人约占90%。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和华人约占3000万人中的90%”〔18〕。东盟各国的华人和华侨是华语学习的主要对象,虽然他们远离中国本土,但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他们中许多人坚持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华人开设的学堂上学,接受中华文化,与此同时,他们也积极地融入到当地的社会文化当中,甚至在各自的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成为海外华人和华侨的骄傲。因此,学习华语不仅能保留当地华人的传统文化,还是构建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佳 王晋军 单位: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谈非主流影视作品的构思 下一篇:国内文化词语的翻译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