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亟需戒掉“刺激瘾”

时间:2022-10-07 03:28:14

中国经济亟需戒掉“刺激瘾”

一季度中国经济7.4%的增速,让唱空中国经济的大合唱又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对于7.4%的增长,之所以引发悲观的情绪,原因不外乎几点:一是相当一部分人具有根深蒂固的“保八”思维和情结。而事实上,在历经30多年的高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受资源、环境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二,近年来,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利益代言人颇多,特别是投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习惯于从看空的角度解读数据并影响政策;第三,总理一直强调,经济增速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就业。很多人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仍然将经济增速视为衡量中国经济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最后,进入2014年之后,包括企业债务、影子银行、产能过剩等引发的风险不断显现,特别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对于已经被房地产完全绑架了中国经济而言,这绝非好事。

面对7.4%的数据,是坚持年初制定的方针和目标,坚持改革的主基调,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还是重新回到“刺激”的老路,保一时的增长。这一命题在价值观判断上很简单,但在政策的选择上却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尽管克强总理最近一直强调,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不会出台短期刺激计划,但不排除,在有关机构和行业的压力下,政府政策进行微妙调整的可能。

笔者一直认同新一届政府在中国经济增速问题上的看法,中国经济就增长周期而言,已经进入到“七上八下”的中速增长周期。总理对中国经济增速设定的7.2%的“克强底线”也是完全符合中国经济的现实的。如管理层真正追求“有就业的增长”,那就应该接受7.4%这个数字,并坚持既定的改革基调。对立志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国而言,有无信心的关键绝不在于表面数字的漂亮,而在于能否在经济下行时不动摇地推进各项改革议程。

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绝非增速下滑,恰恰在于因过于渲染经济增速而忘记了初衷。笔者认为,这种风险起码有五:一是刺激依赖症。无法走出一下滑就刺激,一刺激就见效,刺激完了又下滑的“周期律”;二是不改革的风险。目前投资不力,民营企业家仍然徘徊犹豫,关键还是没有看到改革强有力的推进,这是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三是过去刺激政策导致的产能过剩和企业债务。笔者预计,今年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债务导致的资金链条断裂的可能很大,一定要预先防范;四是房地产调整的风险。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无论是新房开工面积的暴跌,还是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双双下降,都预示着房地产进入到了敏感期。考虑到当前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密切关系,要警惕房地产调整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五是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困难。所谓中国经济困难,本质上是中小微企业困难,但政策对此似乎仍然没有对症下药。

每次经济下行,事实上是对管理层有无决心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考验,是对中国能否摆脱“刺激景气”的重大考验。从中长期周期而言,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海外投行期待的“崩盘”,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系统风险却随时可能爆发。而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一再延误改革时机、一再采用不当的刺激政策所致。解决这些风险,不是以毒攻毒,再次采用刺激政策,而是痛下决心放弃刺激,重回改革正途。

上一篇:“中国雨人”周玮的最强大脑 下一篇:夫妻 切忌相敬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