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护理观察

时间:2022-10-07 02:28:44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护理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强护理应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6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强护理,对比两组疗效、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加强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 血浆置换;急性黄疸型肝炎;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29-02

血浆置换治疗是指将全血分离为血浆与细胞成分,用以替补患者血浆的治疗方法[1]。当肝炎患者血清的胆红素高于34.2 UmoL/L(2 mg/100 mL)就可导致黏膜与皮肤出现黄疸,在黄疸的治疗过程之中护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院采取加强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8~47岁,平均(32.64±6.89)岁;其中,甲型肝炎9例,乙型肝炎14例,淤胆型肝炎1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7~49岁,平均(33.51±7.02)岁;其中,甲型肝炎7例,乙型肝炎15例,淤胆型肝炎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全部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0年西安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之相关诊断标准[3]。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血浆置换治疗,使用血液净化系统,以15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及500 mL肝素氯化钠溶液预冲,速度为80~100 mL/min;建立血管通道;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至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并弃去,将2000~3000 mL的同型新鲜血浆与分离出的血细胞进行汇合并回输体内。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加强护理:(1)心理护理,于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血浆置换原理、作用及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疑虑,特别是对于直接穿刺的患者,需说明穿刺所带来的不适以及患者的配合方法,以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在治疗过程当中给予心理护理,及时说明下一步操作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患者的紧张与恐惧,提高患者依从性。(2)加强病情观察,于治疗中加强严密观察患者体征、意识以及肢端温度,严防低血压性休克;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不适。(3)血管通路监护,严密观察深静脉置管的通畅性、是否有滑脱及贴壁、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管路是否受压扭曲;预防因血流量不足导致的血液管路凝血现象以及因挤泵使红细胞破裂所导致的溶血现象;严密观察、记录仪器的相关参数,及时处理异常情况。(4)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治疗后的营养食谱,食谱遵循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原则,脂蛋白每日摄取50~100 g为宜[4],少食多餐,清淡饮食,忌食羊肉、韭菜等刺激性食品。

1.3 临床观察指标

评估临床疗效,统计主要症状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的时间及退黄时间,调查患者满意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皮肤、巩膜黄染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TBIL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计算,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患者满意率

3 讨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神经系统改变以及渐进性的消化道症状[6]。该病并发症较多,可引发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可见明显的代谢紊乱与大量的毒性物质积蓄于体内。血浆置换治疗的主要机制是清除体内积蓄的中、小分子毒物,纠正机体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达到稳定内环境,争取治疗时间的目的,并且可使已损伤的肝细胞得到恢复再生,最终实现治疗目的。血浆置换可代替肝脏实现部分解毒、生物合成及排泄废物的功能,是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且疗效理想的一种治疗手段。血浆置换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促进肝功能的修复及帮助肝脏组织再生。

本院根据血浆置换治疗的需要,结合急性黄疸型肝炎护理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加强护理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担忧与疑虑,预防因患者紧张导致的穿刺失败发生,尤其是对于直接穿刺的患者心理干预十分必要,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详细了解穿刺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不适感,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有效提高人机顺应性,从而提高疗效;加强病情观察有利于及早发现患者的不适,为及时处理提供了时间保障,能够积极预防低血性休克的发生,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血管通路监护能够有效预防管路意外,防止因管路挤压引发的细胞破裂而引致的溶血发生;治疗后过度食用动物性蛋白可引发腹胀等不适,严重的可引发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因此饮食干预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院总结出的加强护理方案经实践检验可有效加强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升患者满意率,因此建议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 血液净化学[M]. 2版.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6-246.

[2] 卓嘎.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 科技,2011,(12):60-60.

[3] 余建国,程莹,张文,等. 舒血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2012,39(4):91-92.

[4] 丁惠娟. 败瘟退黄饮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3例及护理配合[J]. 四川中医,2007,25(5):57-58.

[5] 魏春荣,田谧,袁太友,等. 清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92例及护理配合[J]. 吉林中医药,2007,27(12):46-46.

[6] 邵靓杰. 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8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89-489.

(收稿日期:2012-09-10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肝细胞癌中Survivin、L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 下一篇:1H―MRS在小儿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