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范文

时间:2023-09-22 03:56:31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浆纤维蛋白原篇1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降纤酶 短期效果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2-0022-02

Short term effect of defibr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effect on plasma fibrinogen

CHEN Shulan, ZHANG Guoping, CHEN Jian(People’s Hospital of Luxi County, Pingxiang City, Jiangxi 337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 term effect of defibr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effect of plasma fibrinogen. Methods: Eighty-four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brain rehabilitation, cerebrolysin and other drugs in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rch 2015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 group with 42 cases who were treated with defibrase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treated by placebo. The curative effect, the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ore, the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and th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change were observed in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95.24%(40/42),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3.81%(31/42, P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efibrase; short term effect; plasma fibrinogen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研究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凝血状态。本文报道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均经CT或MRI确诊,按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50~74岁,平均(62.35±5.74)岁;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1~74岁,平均(63.11±6.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严重高血压和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脑康复、脑复素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安慰剂,试验组给予降纤酶(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隔日静脉滴注1次,每次10 U,共3次。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免疫组化分析法)、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1.3 评估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为痊愈,降低46%~90%为显效,降低18%~45%为有效,降低18%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越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其中胸闷1例,心慌1例,其他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其中胸闷3例,心慌4例,哮喘2例,其他4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等,CT检查能显示病灶大小、位置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4]。对于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值平稳、病情不再发展的患者,可在48 h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康复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5-8]。一般情况下,在治疗时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予吸氧。除血压特别高外,一般无需降压[9-11]。平时应多为患者翻身,注意观察呼吸道情况,减少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预防褥疮的发生[12-13]。

降纤酶是从蝮蛇毒中提取而来,有一定的凝血作用,临床研究发现,降纤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较好效果,其作用机制是促使组织纤溶酶元激活剂释放,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和纤溶酶抑制因子浓度,从而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使血栓快速溶解,还能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微循环。试验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P

总之,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较好,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巧霞. 盐酸川穹嗪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预后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6): 9-10.

[2] 李顺兰.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19): 1802-1803.

[3] Kazandjian C, Kretz B, Lemogne B, et al. Influence of the type of cerebral infarct and timing of intervention in the early outcome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 for symptomatic stenosis[J]. J Vasc Surg, 2016, 63(5): 1256-1261.

[4] 蔡晓斌, 朱治山, 张明之, 等. 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纤酶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10): 2124-2127.

[5] 侯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估[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4, 8(1): 24-26.

[6] 邓有琦, 左宏, 严建东, 等.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5): 919-921.

[7] Anan’ev EP, Polupan AA, Savin IA, et al. Paradoxical air embolism resulted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massive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a patient operated on in a sitting position[J]. Zh Vopr Neirokhir Im N N Burdenko, 2016, 80(2): 84-91.

[8] 刘D隆, 王香芝, 侯芳素, 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介导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10A): 57-58.

[9] 贾东佩. 降纤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APTT、PT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7(34): 124-125, 128.

[10] 周婷, 李青叶, 侯敏. 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16, 22(5): 1000-1002, 1005.

[11] 黄丹翊, 刘向娇.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12): 70-71.

[12] 丁宗发, 旷甫铭.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6): 1011, 1013.

血浆纤维蛋白原篇2

【摘要】目的:通过对320例妊娠期女性和320例非妊娠期成年女性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比较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平均含量的不同。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我院2011年3月到10月320例妊娠期女性和320例非妊娠期心、肝、肾功能正常并排除有凝血机制异常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女性的血样标本用Clauss凝固法原理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比较女性妊娠期与非妊娠期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并对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和均值方差计算。结果:妊娠期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非妊娠期成年女性,p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妊娠期;生理性增高

【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40-01纤维蛋白原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凝血因子,妊娠期妇女的血液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导致妊娠期及围产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本文对我院2011年3月到10月640例妊娠期、非妊娠期妇女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所有受试者为我院自2011年3月到10月非妊娠期心、肝、肾功能正常并排除有凝血机制异常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女性样本320例和2011年3月到10月妊娠期女性样本320例。年龄20-45岁。

1.2仪器与试剂:使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的方法,使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每天用上海太阳公司质控物做质控监测,在允许范围内再测定受试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1.3样本处理: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pm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红细胞比容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抗凝剂体积(ml)=0.00185*血液体积(ml)*(100-比容)。样本采集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分离后的血浆在2小时内测试完毕。

1.4统计学处理:分别记录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数据,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p

通过统计学处理,妊娠期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非妊娠期女性(p

表1妊娠期女性与非妊娠期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χ±s)

n血浆FIB浓度(g/L)血浆FIB浓度升高比(%)妊娠期女性组3203.17±0.39非妊娠期女性组3204.23±0.58 33.443.讨论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也是人体内含量最高和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凝血因子。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和止血试验中的重要检测项目,纤维蛋白原的测定也是术前止血功能评估、溶栓检测必做的实验项目之一。正常成年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4g/L.妊娠期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液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是妊娠期及围生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可以引起许多产科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盘早剥、胎盘梗死,死胎、DIC、反复流产,早产等,严重者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

纤维蛋白原测定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测定方法较多,凝血酶凝固时间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法快速、简便、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为了解正常非妊娠期女性和妊娠期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本文对我院近2011年3月到10月320例非妊娠期女性和320例妊娠期女性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分析非妊娠期女性和妊娠期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同时对本院妊娠期女性的纤维蛋白原参考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女性组纤维蛋白原平均浓度为(3.17±0.39)g/L,非妊娠期女性组纤维蛋白原平均浓度为(4.23±0.58)g/L,二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

血浆纤维蛋白原篇3

【关键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溶栓;突发性耳聋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36-01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udden hearing loss)又可被称为特发性突聋[1],可简称为暴聋或突聋,主要是由于突然发生且致病原因不清楚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与患者就诊时间有直接关联,被视为耳鼻喉科的急症之一。血浆纤维蛋白原被称为第一因子或纤维素原,主要是指血浆中具有的一种蛋白质,是血液凝固的一种因子。溶栓具有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微循环的作用,促进患者听力恢复。本文重点探讨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9.87±4.08岁,发病到就诊相隔时间为1 ~3小时。其中单耳患病患者有56例,双耳患病患者有4例,中度突聋患者有12例,重度突聋患者有38例,极重度突聋患者有10例,排除具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或曾使用降纤药物的患者,均经过全身检查、实验室检查、听力检查、耳镜检查与前庭功能检查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全部患者均应用溶栓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超标,实验组患者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改善患者耳部微循环,增强内耳血液供应,同时采用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成人用量首次量为10BU,以后的维持量可减为5BU,隔日1次,使用前本品先用100ml以上的生理盐水稀释,静脉点滴起通过同一静脉给药途径给药[2]。本品使用前,必须用足够量的输液稀释,立即使用,并注意静脉点滴的速度,不宜过快。在给药前及给药期间应对患者进行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凝集的检查,并密切注意临床症状。一旦出现出血或可疑出血时,应立即中止给药,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患者有动脉或深部静脉损伤时,本品有可能引起血肿。因此,使用本品后,临床上应避免进行星状神经节封闭、动脉或深部静脉等的穿刺检查或治疗。由于本品半减期短,为了预防血管再闭塞,在本品输注完毕后可立即静滴肝素抗凝治疗。

1.3疗效评估标准:痊愈:患耳0.25-4kHz各频率纯音听阀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和发病前听力水平。显效:患耳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超过30dB。有效:患耳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患耳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没有提高15 dB或听力下降。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共30例,其中治疗痊愈患者有6例,治疗显效患者有17例,治疗有效患者有5例,治疗无效患者有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共30例,其中治疗痊愈患者有4例,治疗显效患者有12例,治疗有效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患者有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7%;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患者均可自行痊愈,其余患者需要经过治疗来逐渐恢复,发病后就诊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多使用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经过各项检查与医生诊断确诊后,建议患者及早住院进行治疗,并且采用促进内耳血液循环与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以采取针灸与高压氧辅助治疗[3]。通过药物及时治疗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愈率可达80%。少数年龄偏大或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血液黏滞性的提高会导致耳蜗的血流量下降,这可能是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进而导致听力下降。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降低血液中的某种成分,以达到降低其粘滞度的目的,如可以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或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等[4]。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清除法可以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听力[5]。该治疗方法目前尚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今后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强的松, 1mg/kg,口服,每日1次,晨起顿服,逐渐减量。也可短期内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使用激素应掌握以下原则:(1)患者没有使用激素的禁忌证;(2)全日剂量宜每日晨起顿服;(3)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逐渐减量至停止用药;(4)使用途径主要为口服或者静脉给药,但对全身激素治疗无反应或不能耐受全身激素疗法的患者,鼓室内应用激素是较好的替代方法;(5)用药期间应该严密观察其药物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巴曲酶又可以被称为凝血酶样酶或去纤维蛋白酶,该药可以降低血粘度、抑制血栓形成、分解血纤维蛋白原、溶解血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该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①注射部位出血、创面出血、大便隐血,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紫斑等。②有发热、头痛、头晕、头胀、耳鸣、胸痛等中枢、周围神经症状。③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④有皮疹等过敏反应。⑤偶见患者SGOT、SGPT值上升。突发性耳聋患者可以自愈,少数患者可以自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溶栓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超标会导致其临床疗效不佳,在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溶栓治疗前可先使用有效措施让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至正常值,进而可以提升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徐有民.于国旗.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溶栓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吉林医学. 2014, 35(9)1848-1849.

[2]潘芳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溶栓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评价.中国医药导报.2012, 9(13)125-126.

[3]许元腾.张榕.王英歌.梁晓华.林少莲.舒博.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短期疗效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8(19)113-114.

[4]Ramunni A,Quaranta N,Saliani MT. Does a reduct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by LDL apheresis have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hearing loss[J][J].Therapeutic Apheresis and Dialysis,2013,8(3):282-286.

血浆纤维蛋白原篇4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纤维蛋白原;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43.3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665-0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国内外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sup】[1,2]【/sup】。本研究选取了已行冠脉造影的86例ACS患者,从多个角度对其纤维蛋白原水平做进一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 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有冠心病典型临床表现,并且均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主干和(或)至少一支主要分支血管狭窄≥50%。ACS诊断标准:有急性胸痛症状;有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梗死者心肌酶学升高并且有动态变化。排除标准:冠脉造影仅见血栓未见狭窄;急性脑血管病(1个月内);严重的肝肾疾病;肺栓塞;明确的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年龄>80岁。

86例中男63 例,女23 例;年龄(58.79±10.7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急性心肌梗死51例;单支血管病变37例,双支血管病变29例,三支血管病变20例;前降支病变71例,回旋支病变38例,右冠病变43例;无高血压等合并症3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至少一种合并症56例,合并高血压47例,合并脑血管病10例,合并糖尿病24例。

1.2 方法

1.2.1 冠脉造影 住院后1周至两周左右由专人完成。应用荷兰飞利浦的800 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型号:Integris V5000。 采取3个或3个以上投照,确定病变血管以及部位。

1.2.2 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3 mL,1 h内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血浆,应用散射比浊法统一由专人测定。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ACL 9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及标准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Fib水平比较 86例Fib水平为(3.262±1.051)g/L,其中男性为(3.278±1.171)g/L,女性为(3.220±0.634)g/L,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Fib水平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ib为(3.223±0.750)g/L,心肌梗死组Fib为(3.289±1.223)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冠脉病变Fib变化 单支病变组Fib为(3.001±0.815)g/L;双支病变组Fib为(3.471±1.292)g/L;三支病变组Fib为(3.442±0.997)g/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病变组Fib为(3.001±0.815)g/L,与多支病变组(3.460 g/L±1.169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合并右冠病变组与未合并右冠病变组Fib水平分别为(3.529±1.216)g/L、(3.005±0.78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合并不同并发症Fib的变化 无任何并发症患者、有至少一种并发症患者Fib水平分别为(3.197±0.986)g/L、(3.297±1.092)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病与不合并高血压病患者Fib水平分别为(3.243±0.975)g/L、(3.285±1.14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脑血管病与不合并脑血管病患者Fib水平分别为(3.483±1.951)g/L、(3.233±0.88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和不合并糖尿病患者Fib水平分别为(3.627±1.298)g/L、(3.121±0.91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近年来大量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和炎症活性的标志,并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up】[3,4]【/sup】。作为急性炎症指标之一的Fib水平升高,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活动,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或易损性,易发生破裂而引起急性心脏事件。不同性别纤维蛋白水平有不同报道。有报道示,无论是CHD患者还是健康人群,男女性别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存在明显差异,男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女性高【sup】[5,6]【/sup】。这可能与男性吸烟、血脂高等因素有关。也有研究显示女性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男性,考虑与绝经、老龄等有关。本研究中男性和女性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心肌梗死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心绞痛患者,这与大多数报道相符,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发病时间不同有关。另外本研究中,多支病变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目前报道相一致。合并右冠病变与非合并右冠病变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右冠病变常合并血容量偏低,血液黏稠度高,更易形成血栓;另外可能与样本量较少及选择偏倚有关。但有研究【sup】[7]【/sup】显示,早发(男

参考文献:

[1] Toss H,Lindahl B,Siesbahn A,et al.Prognostic influence of increased fibrinogen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irculation,1997,96:4204-42l0.

[2] 刘梅颜,胡大一,阎丽,等.高水平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相关性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20-823.

[3] Ernst E,Resch KL.Fibrinogen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n Intern Med,1993,118:956-963.

[4] James JS,Halit S,Geoffrey HT,et al.Association of fibrinogen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framingham off spring population[J].Circulation,2000,102:1634-1638.

[5] Lee AJ,Lowe GDO,Woodward KS,et al.Fibrinogen in relation to personal history of prevalent hypertension,diabete,stroke,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family history:The Scottish Heart Health Study[J].Br Heart J,1993,69:338.

[6] 马会利,陈纪林.冠心病及健康者男女βHaeⅢ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比较[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1):32-34.

[7] 陈君,郭志刚,胡威.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J].广东医学,2009,30(5):737-739.

[8] 孙慧,张薇,路方红,等.纤维蛋白原β-455GⅡA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2):199-202.

[9] 曹勇军,张艳林,李瑞霞,等.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途径及其调控[J].中国卒中杂志,2009,4(8):5.

[10] Rajtari R,Kloch M,Kiec-Wilk B,et al.Fibrinogen-acute phase protein as a marker of immunological process as atherosclerosis[J].Folia Med Cracov,2005,46:21-32.

作者简介:邱蓉,现工作于北京丰台医院(邮编:100071)。

血浆纤维蛋白原篇5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

【中国分类号】 R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39-01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患者在院外所患感染性肺实质炎性病变肺炎,属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当机体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奶抗生素菌株增加等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出现新的问题。在其临床诊断过程中,特别是疾病早期选择合格的痰标本有点困难,而病原学检查往往时间较长,给早期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较为困难。本文观察检测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以上三者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1年3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最小为46岁,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为66.4±7.5岁;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最小为49岁,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65.8±9.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入院后即常规抽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宽度等。对照组患者在体检时抽取静脉血,检测项目同观察组。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检测项目结果比较。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宽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检测项目结果比较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临床上很常见,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其病情发展快,预后差。需要临床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处理,有助于患者临床预后。采用痰检测和细菌培养等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早期诊断有局限性[1-3]。而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体内早期就会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等改变,可能有助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诊断。

C反应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多在感染、组织损伤、坏死等情况下,其合成增加,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9小时内其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鉴别感染严重程度的指标[4,5]。本文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在一定的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率发生会发生改变,如急性细菌感染时,红细胞会因为血浆中蛋白类物质增多情况下,红细胞发生聚集,使红细胞沉降加快。本文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体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纤维蛋白原在机体受损时,其浓度会大大升高,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准确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判断疾病预后。纤维蛋白原在急性炎症、外伤等作用下,其水平会增高[6]。本文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说明纤维蛋白原在急性炎症时明显升高,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血小板检测的三项指标。有研究认为,以上三项血小板相关指标会在急性炎症刺激性下显著升高。本文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体内血小板三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健康人。

综上所述,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体内显著升高,提示以上三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 刘兵, 杨敏. 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 24: 100- 102

[2] 徐坚纲, 朱裴钦, 陈峰. 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 ): 93- 94.

[3] 陈永红, 林海龙.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237例临床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6) : 758- 759.

[4] 刘艳, 毛毅敏, 霞.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价值[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4):279-280

[5] 曾峰,肖伟民.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3):501-502

血浆纤维蛋白原篇6

[摘要]目的探讨非急性期老年男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全市689位离退休体检者中选择年龄≥70岁的男性,询问病史后测定血浆FIB水平、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对高FIB组(FIB>4.0g・L-1)与对照组(FTB≤4.0g・L-1)中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比率进行比较。结果在非急性老年男性中高FIB组心脑血管病所占比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对非急性期老年男性患者预防性降FIB治疗需慎重考虑。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非急性期;纤维蛋白原;老年:男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机制在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炎性标志物的纤维蛋白原(FIB),不仅能特异性地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相结合,促进血小板聚集,在凝血途径中起决定作用,还参与了体内的免疫活动和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在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阶段到斑块急性破裂,导致心脏事件乃至猝死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FIB与CHD及中风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目前,国内有关FIB与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绝大部分来源于住院的急性期患者,而FIB浓度受病情变化、介入或药物治疗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不能完全反映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情况。作者在尽可能除外已知影响血浆FIB水平因素的基础上,观察一组老年男性高血浆FIB人群中非急性期心脑血管病的分布情况,以期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6月至7月,全株洲市689位离退休人员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所有受检者均于来院当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根据受检者血浆FIB水平将入选者分为FIB>4.0g・L-1组(高FIB组,n=57)及FIB≤4.0g・L-1组(对照组,n=65)。本研究人选者均为男性(女性人数太少未计人),年龄70-83(75.5±3.8)岁。凡患有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糖尿病、严重高血脂及近期(1个月内)有手术、创伤或其他疾病住院史,有吸烟、喝酒习惯者均排除在本研究范围之外。

1.2 方法

血浆FIB采用Clauss法,应用美德太平洋TS2000血凝仪及美国Pacific Hemostasis试剂测定。同时采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以及体重指数(BMI)、血压(SBP和DBP)。

1.3 诊断标准

依据197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有以下两条之一者诊断为冠心病:(1)既往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此病病史;(2)本次专科医师确诊者。脑卒中诊断标准:(1)既往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此病病史;(2)本次检查有脑卒中后遗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BMI及血压比较

对两组观察对象基础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FIB组与对照组生化指标及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心脑血管病患者所占百分率比较

高FIB组和对照组中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所占比率均较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浆FIB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大分子糖蛋白,长期高浓度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引起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可以促进血管内膜吸附脂蛋白,增加脂质在纤维斑块中的聚集,并且在血小板聚集、纤溶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可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研究提出,高水平的FIB预示着存在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冠脉事件的高风险;也有研究结果显示,FIB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来自Framingham研究认为,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50%是由血浆中FIB升高导致的。因此,FIB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研究发现,影响血浆FIB水平的因素众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青年健康人群血浆FIB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同年龄女性高于男性;FIB与吸烟、BMI、TC呈正相关,与运动、HDL-C呈负相关;机体的不同状态(如感染,应激等)和药物治疗均可对血浆FIB产生影响,且机体应对环境的改变反应迅速,血浆FIB水平变化快。Reganon等发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35 h内新合成的FIB和纤维蛋白肽迅速增加,新合成的FIB形成凝块的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患者再梗死的几率;也有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24h内FIB明显高于溶栓前。

血浆纤维蛋白原篇7

[关键词] 四肢骨折不愈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三七土元胶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骨折不愈合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传统植骨方法疗效肯定,但需要切开手术。我科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观察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影响,并与传统手术治疗进行对比,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5~78岁,平均41.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1.5个月。骨折不愈合部位:肱骨14例,腕舟骨17例,股骨10例,胫骨19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77岁,平均40.7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不愈合部位:肱骨9例,腕舟骨11例,股骨7例,胫骨1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纳入标准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修复的自然过程已完全停止,如不经治疗改变骨折部位的局部条件,则不能形成骨连接。临床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疼痛、不稳定、使用无力。检查时肢体有异常活动或假关节。局部可有水肿及压痛。X线片表现为骨端硬化,骨髓腔封闭,有时两骨折端形成杵臼状假关节。有时骨折端萎缩疏松,骨端间隙增大。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1)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严格无菌操作,备2枚骨穿针,穿刺部位深者用硬膜外穿刺针,采用局部麻醉。首先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枚骨穿针或硬膜外穿刺针准确穿入骨不连部位,并用针尖轻轻剥离骨不连部位的瘢痕组织,以利于骨髓的均匀渗入,保留该穿刺针。用另一枚骨穿针连接注射器在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抽取后即刻连接骨不连部位的穿刺针,将骨髓缓慢注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时因阻力较大,需加压注射。一般腕舟骨不连部位注射10 ml,注射1次即可。四肢长骨骨不连每次注射30 ml,骨髓注射后局部稍加压包扎,并选用合适的固定。隔4周注射1次,共治疗3次。(2)口服三七土元胶囊:自制[批准文号:鄂药制字(2001)第GZ08-019号],每粒含广三七0.3 g,土鳖虫0.2 g。服用方法: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连续服3个月后评定疗效。

1.3.2 对照组 传统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咬除硬化骨及骨端间软组织造成新的骨断面并打通髓腔,取自体髂骨植入缺损部位,然后分别予以适当的内固定。

2 结果

2.1 检测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患者均于早晨空腹静息状态下肘静脉采血,血液用枸橼酸钠抗凝,3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层血浆,置-20 ℃冰箱保存备检。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采用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上药盒均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

转贴于

2.2 两组治疗前后Fib、DD含量变化的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Fib、DD含量变化的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D-二聚体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1]。而纤维蛋白原则是血浆中的蛋白分子,可以吸附在细胞表面,有较强的使邻近细胞间发生并联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则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含量的增加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2]。有研究认为[3],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作为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创伤,尤其是多发性长骨骨折后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4]。实验研究表明,骨折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5,6],表明患者在急性期内有明显的纤维蛋白原形成和降解,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自体骨髓血能促进骨折愈合及骨缺损修复[7,8]。自体骨髓来源丰富,可经皮穿刺移植于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部位,产生的损伤小,不存在免疫反应的问题,在临床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我们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其中三七土元胶囊可加强祛瘀生新,接骨续损。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患者Fib、DD含量明显下降,通过改善凝血、纤溶活性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促进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 Feibrg WM,Bruck DC,Ring ME,et al.Hemostatic markers in acute stroke.Stroke,1989,20:592.

2 李家增,贺石林,张广森,等.血栓形成与临床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79-397.

3 Vaya A,Mira Y,Martinez M,et al.Activa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pigs following lower limb gunshot trauma.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01,12:477-485.

4 吴建华,张代民,扈培霞.骨折病人纤维蛋白原测定及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5):458.

5 林粤,韩玲霞,王北宁.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5):912-913.

6 李晓东,马建民,尚咏,等.四肢骨折病人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9):894-895.

7 梁雨田,张伯勋,卢世璧,等.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74-76.

8 徐耀增,王晓东,董天华,等.自体骨髓经皮注射移植治疗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9):584-586.

血浆纤维蛋白原篇8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纤维蛋白原 微血管病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59

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是高血糖症诱导血小板-血管激活凝血因子Ⅰ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底物的搪激化修饰以及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纤溶活性降低,在高切应力期间血小板被特异性激活,这可能与微血管病变有关;纤溶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和纤维蛋白的修饰可加重微血管血栓的形成和器官损伤,从而易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研究纤维蛋白原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更有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7~2009年我院住院的55~80岁2型糖尿病病人150例,性别不限。同时选取55~80岁无糖尿病病人150例作为对照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公布的协商报告标准。

仪器与试剂:plus半自动血凝仪。上海太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规格10×2ml。

方法:早晨空腹准确抽血于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负压管中2ml充分混匀后送检,病人血浆以3000r/分钟离心15分钟,取血浆50μl加入含纤维蛋白原稀释液的小试管中混匀,吸取100μl加入测量杯中,预温3分钟放入检测孔中,进行检测,标本要求2小时内检测完毕。

结 果:

2型糖尿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1980年及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①有糖尿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1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空腹血糖≥78mmol/L;b. 1日中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c.空腹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是指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是患者导致死亡和失明的主要因素。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增加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长期代谢控制差,导致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长期处于高分泌状态,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凝血因子水平升高,而且与凝血因子水平升高相关的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治疗可以改变改善高凝状态,但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由于微血管病变不明显,抗凝药物治疗收效不高。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大血管病变的一项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后,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效应,包括血液黏度升高、纤维蛋白血栓增大、组织沉积增加、刺激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壁增厚,其中一些机制可能与微血管病变有关。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微血管及大血管的病变,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毛细血管渗出物增多可进一步导致暴露于组织的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增多,发生凝血后则纤维蛋白沉积增多,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与纤溶活性的相关性非常强,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进行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的监测,可以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进展阶段进行抗凝治疗的依据,同时还可以监测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应用降糖药物改善凝血活性的情况,以及降低微血管病变带来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实验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和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均大于45g/L,并伴有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血液黏度增高等代谢异常,导致冠状动脉异常等。

综上所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44-1557.

2 孙雪峰,周希静,王力宁.糖尿病肾病与凝血纤溶的异常.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2):134-135.

3 Carr mE.Dibetes mellitus:a hypercoagulable state.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1,15(1):44-45.

4 郭洪海.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29-3230.

5 康学东,主编.干预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3-83.

上一篇:血浆渗透压范文 下一篇:蛋白质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