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移动互联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2-10-07 12:23:32

高职移动互联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本文从企业对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入手,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立足于民办高职院校,探讨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高职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实训教学;实习;人才培养;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29.5-4

1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1],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64亿,较2012底增加约4379万人,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提升至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国外的高职院校对移动互联网及实训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构建校内的配套实训体系;国内的多数高职学校还停留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研究,并没有利用移动物联网这一实训平台来培养人才,更没有与之配套的实训体系。因此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对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专业群实训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简介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7年3月,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人民政府、高博教育管理(苏州)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创建,旨在为江苏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培养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面对2013“史上最难就业季”,苏州高博软件技术学院充分利用与全球500强名企微软(中国)、埃森哲公司、苹果公司及中国电信等公司的深度校企合作优势,在全省率先开发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建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创业、就业创造了良好的专业优势和后发潜能。今年以来,对来自江苏、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高校的362名应届大学生进行了培训,在移动互联网人才双选会中,他们被来自上海、苏州、南京等地187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抢而空,平均每名学员都收到了3份以上的offer,学员就业率达100%。虽然还没有毕业,但大部分学员入职起薪已经达到4000元以上,最高达8000元[2]。

3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3.1 “教学、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高职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移动互联网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兴领域,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培养掌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在电子信息、制造、服务等行业领域,从事移动智能设备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移动网站数据库的设计与程序开发、移动智能设备的运营与维护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鉴于移动互联网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高博大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重理论、强实践,既注重技术操作,又注重体验的高职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学习领域。理论学习领域重视学生基础理论能力的培养,面向职业能力来线设计整个教学流程。核心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Java Web开发、Java框架技术、Android/苹果iOS/Windows Phone应用开发、移动互联网实践、数据库原理与SQL-Server、软件工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业外语、ERP产品实训等。

(2)实训学习领域。实训教学领域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职教学的特点,高博强化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要求论与实训教学比例达到50%以上。在实习前,除了完成基本理论教学外,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具体的实践操作课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在大三上学期集中进行实验实训培养,大部分课程均在iOS、Android、WP等主流移动平台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为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实践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移动软件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并将其实践成果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

(3)实习阶段。把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之一,寒暑假安排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践,主要为了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所学与所用的零距离,并在大三安排学生到定向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或直接就业,如冠博软件在院内建有800多平米、200多工位的办公场所,进行手机软件、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测试,招收学院和周边院校大学生带薪实习、培训。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4)就业阶段。从教学到实习,始终贯彻“教学、实习、就业”六字字人才培养原则,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训教学为手段,顶岗实习为保障,就业创业为目的,充分实现教育部关于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高博将“双(多)证制”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毕业生毕业时至少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与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联合推出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等,这促使本专业的学生持双证书毕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2 高职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1)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的保障。2013年4月25日,江苏省首家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在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揭牌成立,是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首创。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基地是高博软件学院与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联合共建打造的面向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的首个实训基地,它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与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培养基于主流技术平台的移动互联网人才,建有iOS、Android、WP等主流移动平台实训室,共1250个工位,设有计算机高新技术智能化考试站、冠博软件测试中心、中国移动MM应用研发中心等技术平台,开展真实、仿真与虚拟相结合的项目实训,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创意、设计、开发等高技能型人才,是集教学培训、技术研发、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也是中国移动应用商场的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2)师资力量的保障。拥有一定数量、有较高素质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条件。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在高博,不仅仅是专业课的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所有的教师都在暑假接受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培训,必须对高博移动互联网专业有一定的了解。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达到专业教师总人数的70%以上,硕士学位的教师须达到专业教师总人数的90%以上,“双师型”教师则应达到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师的80%以上。

此外,移动互联网专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全新的,要跟上这个行业的发展,就加强与企业的合作[3]。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模式的贯彻实施,高博定期聘请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工程师来学校讲授课程的部分章节或者专题讲座。

(3)教学改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要求的逐步提高,高博在移动互联网课程结构上加以优化,提高了实训课的比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合理压缩了理论课程。以实训项目体系为主体,加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产学结合。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类型,其基本属性和自身的特点,以及其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产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成长的基本规律,“校企合作”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博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规定专职教师每学年必须有一个月以上时间的企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出谋划策,为“实训教学”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产学结合更重要的目的吸引大型移动互联网公司与高博学院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4]。

4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人才作为当下社会所亟需的人才,也将成为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对象。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作为江苏省首家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培养还在不断改革和探索,现行的培养模式也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检验。今后将重点积极与市场需求对接,与更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移动互联网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博软件学院发力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着眼新兴产业让该校毕业生领跑就业市场[N].扬子晚报,2013.6,11(教育资讯版).

[2]杨亮,高岩.高校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1,10.

[3]谢景明,卢锋.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的探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1(3):41-44.

作者简介:肖俊(1988-),男,江苏泰州人,现任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辅导员,助教,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金明(1983-),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现任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助理,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研究。

作者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苏州 21516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3年度课题: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实训体系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24946)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信息技术课堂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类专业“三师”型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