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

时间:2022-10-07 09:37:55

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认识不够、师资薄弱、教材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够以及缺乏社会实践等,随即提出应该在强化重视程度、完善教学管理机构和师资力量、合理制定教材和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来做好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工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19-02

《形势与政策》在大学生教育中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纵观各民办高校可以看到,对于这个课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教学体系,虽然各高校对《形势与政策》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利用大量人力、物力来做好教学,但是因为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和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这门课程的教学成果不甚理想。主要表现为对课程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管理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够,课程规划不合理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如何解决面临的难题,做好《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是摆在广大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一、当前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现在很多民办高校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性都不够,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每一个部门之间也没有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教学工作,导致《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教学被大大地忽略了。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一个核心部门抓课程管理,导致多个部门一起管理,经常出现表面是都在管,但是实际上没有人或部门在管的现象,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都很随意,没有教学方案和教研活动。第二,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专门的师资来源通道,很多《形势与政策》的老师都不是专业出身,大多是辅导员或者负责党政工作的干部,对于这些人来说,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热情,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从高校方面看,对于师资的应聘投入不够,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性大为缺失。还有就是在师资的投入上不够重视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导致于专职思政教师人员不够,依托外聘教师,增加了管理难度,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这是大多数民办高校的通病。

2.教学时间难以保障。当下民办高校中普遍开展学分制教学,导致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分都被剥夺了,而《形势与政策》便是首当其冲的对象。在教学中,教学课时不仅随时有可能被挤压,在教学安排上也是安排学生听课效果最差的时间,或者干脆被一些思想教育讲座代替。归根结底还是认识性不够,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将一些本来毫不相干的活动作为课程安排上报,这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的完整和规范,边缘化了其主导性和合理性。

3.缺少科学合理的教材。专业教材是安排教学活动的关键,但是因为《形势与政策》的特殊性,常常需要联系实际,并且结合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这就使得该课程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要时常联系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来制定教材,具有极高的零散性,教学难度较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缺乏使得《形势与政策》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很多教师都是随手拿热点问题出来讨论,没有制成一个合理的教材,或者干脆拿一份过去的教材,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教材,很明显会影响教学效果。

4.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形势与政策》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良好精神思维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很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也希望接受一些时事的教育,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较高的期待,但是因为学校教学体系以及教师水平的问题,较为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等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了,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5.侧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应该紧跟时代,目前民办高校中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课程讲授、专题讲座等,而缺乏了社会实践环节。

6.大班教学模式,效果难以保证。民办高校通常采用形势与政策课的大班教学模式,一般为200人左右集中授课,课堂教学无法灵活创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1.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程度。真正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通过适当的宣传使得学校高层充分关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状况,强化课程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重视程度。让民办高校管理层认识到《形势与政策》是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的重要课程,是传达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关键环节,是靠近党组织、培养正确国际观的保证。通过建立思想共识,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2.健全管理机制。保证有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来管理《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教学活动,主要为领导小组和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小组应该由学校领导直接担任,最好是党委书记领导各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监督,而教学管理部门主要为一些管理机构和教研组织,两者共同努力,分清责任和权利,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教学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往都是多头管理,有些学校是党委管;有些学校是党委宣传部管;有些学校是学生处管;有些学校是思政教学部门管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应该向课程化管理模式靠拢,由党委领导,并且由思政教学部门统一管理课程教学。

3.强化师资力量。《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师资主要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专家。应该坚持三种师资多样化组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应聘和考核都要严格进行,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专家师资队伍,是《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中需要多加运用的教学模式,在发生了重要的热点时事之后,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认识。

4.完善教材和教学体系。首先,对于教材的制定,要根据实事和党的方针政策来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材制定,力求“稳、精、新”,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其次,设置经典并结合实际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相对固定的经典内容,以及针对突发事件的适时性内容,还要提供多种课程安排给学生选择,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启发性。最后要改善教学模式,多提倡开放式和互动式的教学。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程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应该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领导班子到教学模式都要创新管理,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程度,做好管理工作,用优良的师资来合理安排教学,做好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作,通过创新的教学体系真正实现学生思想的极大飞跃。

参考文献:

[1]文丰安,魏航.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11):46-47.

[2]吴玲.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4):151-153.

[3]刘立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刍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185-187.

作者简介:王一青(1986-),男,绍兴人,本科,助教,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刍议 下一篇:试论德国教育实习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