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本剧的编写及表演

时间:2022-10-07 08:32:27

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本剧的编写及表演

学习英语是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从而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学科。学生掌握英语的核心是实践、实践再实践。英语是学生自己练会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根本且重要的原则。英语课本剧的编写与表演,就是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中学英语教材,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大量的教学实践而提出的。

英语课本剧是以英语课本为素材蓝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改编,自己导演,自己表演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是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和交流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

(1) 为了每个学生有展示与练习的机会,避免产生被遗忘的角落,把全班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六到八人。

(2) 根据课文编写剧本,内容可以是课文改编,可以是在课文基础上的拓展,也可以是课文中出现的现象的辩论;语言材料以课文中所学知识点为主。

(3) “编剧”轮流上岗,有加分;小组每个成员都担任角色,台词不能少于三句话,并且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排练。

(4) 表演时间从课文完成后的两节复习课上进行,每组表演历时5分钟左右,各个小组抽签决定表演顺序。

(5) 每一组的分数由各组的groupleader(组长)和老师当堂给出,并评选出最佳编剧、最佳男、女演员和最佳表演组的一、二、三等奖,老师还要负责总评。每一次的分数都要记录,作为期末的口语分数的重要参考。

(6) 剧本用电脑打印出来,最后全班汇集成册,留做纪念。牛津英语教材的生动性和切合生活的特点,不仅吸引学生,当中的一些故事和话题也会引起学生的讨论和辩论,他们会给出故事不同的结局,或者是对某一个事情的不同做法。例如在“phantom of opera”这一课中讲述的是丑陋但歌声迷人的phantom的故事。学生们在读完故事之后,对于其中几个人物的命运有不同的看法,并且对剧情有更详细而又不同的安排。他们有的把phantom变成外星人,他的结局不是离开而是变成bubbles(泡泡);也有的学生安排phantom最终得到了爱情,并快乐的活在天堂当然,也有学生直接去搬原著,演成拷贝不走样,等等。而在“What should I do”这篇课文中,学生们分别把三个故事改编成小品,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作为结局,演出了一幕“有话大家说”。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英语思维,而且也引发了学生们对于社会上一些容易使人两难的现象的思考和应对方法的辩论,非常之精彩。此类课本剧的表演,已经是原单元教材内容的活用和升华,反映的大多是一个主题。其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展现,经常给学生们以新的启发和创作灵感。

语言的最大功能在于交际,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高分,而是会使用这种语言,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教师应当创设各种模拟的或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里练习各种交际活动。课本剧表演无疑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良好方式,使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会使用英语,在交际中掌握语言。中学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故事、对话,信息量大,牵涉面广,非常适宜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如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英语第二册Lesson 55中的火车上的对话等,有的甚至整个单元都可成剧,如Unit 13 Come to my party,还有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1中的The Invisible Bench和The Important Papers都是编写和表演课本剧的良好素材。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本剧的编演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创造性原则

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指明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课本剧的编排能充

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教材的内容往往只有简单的几句,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编成一个较完整的课本剧。

以剧本Anns Party为例,在单元原有的基础上,学生们又设计了一些合乎情理之中的场景和对话,例如:

SCENE 1 After class

MS LI:Class is over.Goodbye,class!

CLASS:Goodbye,Ms Li!

ANN:(Stands up)Please listen to me, everyone.

CLASS: Yes?

ANN:Its my birthday this Sunday.Im going to have a party.Would you like to come?

BERTHA:How great! Id love to come.

MARY:Id love to come, too.But what time is it going to start?

ANN:Half past four. Kate, dont forget to tell Jim.I hope he can come, too.

KATE:OK!

ANN:Now lets go home.

此场景及对话自然地引出了主线Anns party,且一下抓住了观众,引人入胜。

又如以下场景及对话,巧妙地将问路和指路融入电话用语中:

SCENE 3 (Mary rings Ann to ask the way to Anns home.)

ANN:Hello! 89062146

MARY:Hello! MayI speak to Ann, please?

ANN:Speaking!

MARY:Oh,hi,thisthis Mary.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sking me to your party.Id love to come. But I dont know the way. How can I get to your home?

ANN:Mmm,you can go along Zhongshan Road, and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 Go on until you reach the first traffic lights. Turn right. Youll see a hospital. I live in a tall building next to the hospital.

MARY:I see.But which floor do you live on?

ANN:I live on the tenth floor, Room 1002.

MARY:OK.Thanks.See you!

又如最后一幕, 场景又回到学校,与第一幕首尾呼应:

SCENE 6 The next morning in the classroom

ANN:Hello, everyone!

CLASS:Hello!

ANN:Thank youvery much for your beautiful presents.

BERTHA:It was a pleasure.Look, Ms Li is coming. Lets study hard.

CLASS:Yes, lets!

有趣的情节加上学生们形象、逼真的表演,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自己编排课本剧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不拘泥于教材,很好地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合作性原则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课本剧大都以小组内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显露能力才华,展示个人的自尊、自主、自强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合作双方受益。当然,每个学生的性格迥异,有外向的,有内向的;个人的基础有差异,有好生,一般学生和困难学生。我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安排好小组成员搭配,注意优差搭配,外向型与内向型搭配,使学生之间得到互补,从而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

以我所教的初二3班为例,该班两极分化较明显,好生接受能力强,积极主动,困难生反应慢,常处于被动地位。在开学初,笔者就依据互补的原则――优差互补,性格互补,对学生进行分组,充分发挥优生对他人的带动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小组合作,困难生由被动逐渐转向主动,乐于参加课本剧表演,对学习英语重新树立起了信心,内向学生也敢于上来大胆表演。

3. 全体性原则

在实施课本剧教学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尖子生更尖,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困难学生。班级中难免有个别学生因为智力、习惯、家庭、背景等原因使他们成为困难学生,在教学中更要顾及到这些学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他们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发挥所长,获得成功的喜悦,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跟上教学进度。

如我在教The Important Papers时,内容本身已是剧本形式,故我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尽可能多的把学过的知识融合进去。为了防止好生滔滔不绝,困难生开不了口的现象,我在学生进行准备时,有目的的对各个小组进行了解、指导,让学生把较容易说的角色安排给困难生,把较难说的角色安排给好生,并发扬合作互助精神,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出色完成自己的角色表演任务。经过反馈表演,每个学生都充满了自信,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李 波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 210018)

上一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策略 下一篇:关于细胞呼吸方式的探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