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著作翻译中的删节和删改

时间:2022-10-07 08:04:44

儿童著作翻译中的删节和删改

摘 要: 儿童著作在翻译过程中总是出现被删节或删改现象,这不仅仅是商业问题,同时还是文化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儿童读物译本的删节和删改问题,分析支持和反对观点的原因,阐述了使儿童阅读益处最大化的方法。文中通过对《格里佛游记》中部分原文和译文的对照,以实例来阐述思想。并在最后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儿童读物 翻译 删节 删改

一、基本定义

1.儿童读物

“儿童读物”是一个很灵活的感念,并且总是和成人读物相比较。那么何为儿童读物?Peter Hunt认为,儿童文学是有教育力和影响力的一种交流形式。它包括并使文字和图片一体化,以多种方式存在,如“录像,讲故事”,并且对儿童和成人均可。众所周知,儿童读物是由成人撰写、编辑的。通过写书给儿童,成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告知儿童约定俗成的社会准则。

2.删节

删节在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它用相对原著较少的文字表达基础的大意。通常文章被删节都是针对不同读者群,比如,外国读者、不同年纪的儿童读者。删节著作需要天赋,因为删节者对删节版读者来说同样是作者,至少是半个作者。事实、风格、精神、推理必须保留;任何本质的东西,都不能被遗漏。

3.删改

删改是一个删去、消毒、净化的过程,旨在把思想传给既定的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宗教人群。在成人眼中,儿童不能辨别是非,所以为他们过滤了一些内容,如酒精,暴利,死亡,性,对成人的不敬,宗教中及意识形态中的敏感话题,等等。

三、支持删节和删改的原因

删节和删改可以使原著变得短小易懂,适合儿童阅读。改编之后的文学著作,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儿童读物的范围。下面阐述删节和删改的一些具体原因。

1.保护儿童不受可能性的坏行为影响

从18世纪人们对童年有了认知之后,儿童这个群体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心和关注。儿童的身份从小大人变成儿童,需要特殊的关心和教育,包括特殊的读物。儿童不适主题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坏行为(酒精、暴利、对成年人不敬、性)和无情的社会现实(死亡、血腥、战争、宗教中及意识形态中的敏感话题)。成年人认为儿童没有辨别坏行为的能力,并有可能效仿。所以,在把成人读物改称儿童读物的同时,那些坏的行为通常被从原著中删节或删改掉。例如《格列佛游记》原著:“I drank it off at a draught,which I might well do,for it did not hold half a pint,and tasted like a small wine of Burgundy,but much more delicious.”在翻译过程中“wine”被改成牛奶,正是这一理念所在。

2.出于对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爱

有人认为把无情的社会现实摆到天真纯洁的孩子面前是不应该的。回避这些内容也是对儿童文学不受污浊的保护。当《小红帽》第一次由Charles Perrault讲述并从法国传到英国的时候,当时的大多数人都为其结尾感到震惊:“说着,邪恶的大灰狼扑到小红帽身上,狼吞虎咽地把她吃了。”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居然得到的是如此残酷的结局。逐渐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从曾经的严重警告变成了善意的建议。

3.儿童读者的事实特点

由于经验、学习能力和知识面的局限性,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很多文学著作的内容。首先,他们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很难读懂成年人的文学。所以,儿童读物要注意降低语言难度。其次,儿童有许多知识盲点,如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儿童有不懂的,通过书本传授是应该的,但是应该注意尺度,因为太多晦涩难懂的东西会使儿童丧失阅读的兴趣。

4.译者的角色

译者为三类人工作:作者、读者和自己。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总是把作者的意图、自身的理解和经验及未来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期待结合到一起。而未来读者总是被假定为某一类或某几类人群。译者就是一个把原著带到另一个国界的角色,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词汇,而且要考虑两种语言文化。所有翻译都包括文化内涵的改变,如沃尔特・本杰明所说,如果不是“原作的改变”,不是“事物的改革和更新”,翻译就不再是翻译。

四、反对删节删改的原因

1.成人读物和儿童读物的区别

很大一部分的儿童读物都是从成人读物改编来的,但是要经过必要的改造。儿童与成人读物的区别主要是,儿童读物长度比较短,通常是关于一个小孩、小动物,或者有着人类特性的小东西的清晰简单的故事。而且儿童读物一般有快乐的大结局,而成人读物一般是开放性的结尾。

由于上述不同,当把成人读物改变成儿童读物时,通常会根据这些特点作一些改变。反对者认为这个改变并不具备可行性,因为这需要编辑的极大的天赋,但是很多改编本显示出编辑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2.名著的损害

古典名著是对一个国家文学有深远影响的文化遗产。古典名著的价值不仅仅在故事情节上,细节的描写、措辞、历史事件和文化的再现也同样重要。在改编的过程中,由于儿童能力经验和知识的缺乏,这些东西可能会被删除。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这个问题,这可能成为民族和世界文化遗产潜在的危险。如对原文中“ancient temple”的翻译,中国译本有两种:神殿和古庙。神殿比较西方化,古庙则更像受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化元素,虽然便于让儿童接受,但是会产生误导,认为中西方一些宗教建筑是一样的。

3.剥夺儿童学习更多内容的愿望和可能

删节和删改是针对儿童能力作出的。然而儿童也有个体差别,并且他们的智力成长很快。有时成人会低估儿童的能力,在书中所给出的信息也是也比儿童预期的少,最终导致儿童读者失去兴趣。同时,总是有充满好奇心的儿童喜欢读一些有挑战性的材料。所以,提供一些新鲜的知识是激发他们兴趣的重要途径。

五、建议

从上述支持和反对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两方都有一定道理。所以在争论到底哪一方最好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应该做的是对于儿童文学的改编和如何最好地运用儿童文学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删节和删改的文学读物对儿童来说是必要的,这是既定事实。为了给改编者一些建议,笔者提出如下几条策略。

1.禁忌,尤其是坏的行为应该被删改。

2.出于对儿童和儿童文学的爱,对一些脆弱和和年纪小的孩子的读物,一些无情的社会现实可以被删除。

3.对于一些能力不足的儿童,语言应该简化,社会背景知识可以简单介绍。

4.为了教学和教育,可以有改编本。

为了把文学的删节和删改的缺点降到最小,这对家长、图书管理人员和老师都有一个要求:因材施教。在给任何一个孩子提供书(原著或改编本)之前,都要个别对待,慎重考虑。

参考文献:

[1]Hunt,Peter.An Introduction to Children’s Literature[M].Oxford and New York:Oxford UP,1994.

[2]张文文译.格列佛游记[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5.

上一篇:诗歌的音乐性 下一篇:《威尼斯商人》的宗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