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未成年人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2-10-07 04:29:56

推进未成年人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途径和方法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把传统文化与当今教育结合起来,促进未成年人的发展,增加未成年人的文化内涵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一大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简要分析推进未成年人学习中华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未成年人;中华文化经典;语文课程

德育只有进入课程,才能保证其首要地位,才能收到实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更应该在德育上下足功夫。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意义,让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学科的课程都成为道德教育的源泉。

一、从途径上看,主要是与课程的整合

1.与语文课程整合。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文化积淀,明辨笃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重点落实“认、吸、积、炼、辨、爱、奠、行”八字的理念,注重诵读教学方法总结,注重教学评价的效益性等。通过一些活动,通过竞争、合作,达到理想的目标。如利用板报栏,利用集会学习宣传、诵读,使此工作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我学经典,我光荣”的浓厚氛围。在时间上,我们坚决落实区要求的时间,早读10分钟,下午10分钟,每周升旗5分钟,每周一节诵读课,每天大课间5分钟。同学们积极配合,在课余时间还认真诵读,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读十几节,还有部分学生能流利地背诵,并对一些句子能正确理解,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些经典诗句都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很好的适用,为小学生做好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础。利用课间,课余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学校报栏内图文并茂的经典内容,既强化了记忆,又增加了学习经典的乐趣。同时注重学生的学法,如,原文与译文结合学习,写感悟的方法等,他们是这样检查学生的:学生会背的,经检查后盖“五”字的图章,通过认真检查落实,学生学经典士气高涨,乐趣有提高,学生会在生活中运用经典。有老师认为,经典诵读是孩子们接受良好古训、接触文言文的一次良好机遇,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及大语文观的要求。

2.主题班会结合。每周周二的班队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时机。各个班的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班会以“忠、孝、礼、仪、廉、耻、诚、信”等内容为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

3.抓实品德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们巧借传统经典文化,丰富课程内容,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教学《说说家乡的故事》时,学生尽数家乡的英豪;教学《可爱的家乡人》后,组织开展了“走进家乡名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走进当阳的名人、认识当阳的名人、学习当阳的名人、感悟当阳的名人,从而追赶名人、争做名人。在这些课堂上,教师或引用名言警句,或介绍经典故事,告诉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

4.落实学科渗透。每一门课程都是德育的有效载体。音乐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将经典的诗词或精心谱曲或编成舞蹈,学生在演、唱、跳、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美术课上,老师们带领学生以经典故事为内容进行创作,让孩子们在绘画中悄无声息地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地方课上,我们依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的规律,低年级学生开展经典古诗词的诵读活动,中年级学生开展探索中华名人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开展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从手段方法上看,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育、课外诵读为手段,开设校本课程,并辅以学校营造的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观察、调查,总结出适合小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手段及方法。在实验研究工作中,我们立足于教育教学,双管齐下,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小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手段。我们的主要做法:(1)筛选适合小学生诵读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及内容,形成体系。(2)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3)创设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经典韵味的校园文化。

2.小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方法。我们的主要做法:(1)由点及面,丰富诵读渠道。将诵读活动与书法、绘画、歌唱融为一体。让学生永远保持高度的热情。(2)持之以恒,夯实诵读基础。不同年级每月都下达不同的背诵内容,坚持每天固定时间开展小组诵读、个人诵读、班组诵读的基础活动。(3)家校合力,营造诵读氛围。(4)特长展示,凸显素质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展示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5)阳光评价,享受诵读快乐。经典文化诵读成绩考核要以鼓励为主。

(作者单位 文立新:湖北省当阳市东门小学 张光富: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上一篇:基于网络,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广阔天地 下一篇:探析新疆幼儿园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