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

时间:2022-08-01 08:40:21

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

我们的生活真精彩!生活化的课堂致力营造一种“生活态”“生活场”,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这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为此,“情境教学”要走进数学课堂。

一、在情境活动中“寻”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数学从生活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如,在教学《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投影图上显示画好的情境图):画上画着两处房子,离起点近的是加油站,另一处是外婆家以及从起点经过加油站到外婆家的路线图,教师指着图讲述情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的外婆很爱你们,希望你们利用节假日去看望外婆。图上的情景就是小明走外婆家的路线图。上周星期日小明计划去外婆家,结果贪玩小明实际走了6千米。少走了25%到加油站玩去了,没有走到外婆家,这样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脑、动口合作探究情境的数学问题。因为学生身临其境都善于动脑、动口,竟然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说出了数学题“小明计划到外婆家去,实际走了6千米,少走了25%。”在教师的鼓励下,又“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这个问题中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会生很快说出:“计划走多少千米?”再将这个问题填在题的后面,就成了一道完整的应用题了。再用以前学过的“求标准量”和“求比较量”的知识解决问题,不但采用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了新知识,而且能够以轻松、乐意的态度探究新知识,就这样从生活中寻来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创设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二、在情境活动中“观”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但要体现直观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情境活动中“寻”数学中“寻”来“百分数应用题”后,接着出示这个题的线段图(投影出示),进而让学生结合情景动眼“观”、动脑“想”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这是一道求“标准量”的问题,用关系式“标准量=比较量+比较量占标准量的分率”轻松、快速地解答。

借助直观图,以境激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在活动情境中“玩”数学

新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源于活动。儿童的天性是好动,要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寻求知识。因此,教师应持动态的教育观,让学生在情境中动脑、动眼、动手,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让每个学生都亲历获取知识的现场。

四、在活动情境中“思”教学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创设问题,在活动情境中创设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合理的、新颖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让学生体会成功,学会学习,又训练了思维。

五、在合作情境中“做”数学

学生的发展,无论是智慧生成,还是人格塑造,都不仅仅是外部力量所能完成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建构,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放飞。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健康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克一河小学)

上一篇:重视以读为本 感悟古诗内涵 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