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极少主义

时间:2022-10-07 04:22:20

摘 要:极少主义是一个广泛意义的概念,很难用非常明确的语言来定义它,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包含着不同的门类,其目标都是要用极少主义的艺术手法达到更高、更多的表达。

关键词:极少主义流派;极少主义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71-01

一、极少主义的特征

形式上的极简。极少主义艺术在形式上的极简,主要表现在它对材料、造型、构图的运用和组合的极限性,总体特征是追求整体化、单一化、抽象化。极少主义非常重视作品的整体性,认为艺术创作的整体性是通过重复使用完全相同的部件来实现的,这样的组品不存在所谓独立的局部。而在材料的运用上、极少主义尽量不去人为地干涉材料,而是让材料充分显示出自身的特征,使作品本身成为艺术的主角,具有独立的价值。内涵的极简。极少主义者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不应该包含深刻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

二、极少主义在各个领域中的体现

1、极少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极少主义简洁明了的风格渗透到平面设计上,强调主题明确,在设计中提倡摒弃粗放奢华的与主题毫无关系的装饰和琐碎的功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传达信息,去繁从简,用最本质的元素获得最简洁明快的空间,从而达到最为准确的定位。

色彩的简洁:色彩带给人们先入为主的感觉,由此获得鲜明的视觉感受,色彩具有神奇的力量往往能够激起欣赏着内心的涟漪。极少主义的平面设计作品喜好简单的色彩和简单的搭配。简单的色彩是指他们大多选用单一的色彩,或是邻近色中的两个到三个颜色进行设计。简单鲜明的颜色识别度高,容易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方便读者的再次联想,使用鲜明的色彩设计也是设计成功的法宝之一。形象的简洁:简洁优美的设计、主题明确的图形直截了当的表达设计意图,让人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图形承载着保护商品和为商品增加卖点的重要使命。极少主义摒弃粗陋、奢华与琐碎,以简洁凝练的手法来疏导现代生活,在有限空间、有限资源下,恰如其分的表现形式,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字体的简洁:字体较之图形具有独特的信息传播力量,人们更喜欢和乐于接受简单的字体,因为简单的字体更容易让人们记住和使用。在设计领域,字体设计一直是平面设计的专业培养课程,一个成功的字体设计也是好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极少主义在建筑中的体现。极少主义建筑,以“否定”、“减少”、“净化”的思维,彻底摒弃了琐碎的形式,去繁从简,即以最简洁的手法隐含复杂精巧的结构,从而获得建筑的本体,留下简洁明快的空间,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宠。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火车站附近的沃尔夫信号楼,从外观上看,建筑简洁而又光彩照人,任何立面都是规则的长方体,长方体下面却隐藏着一个复杂的居所。

3、极少主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非传统的小家庭或单身家庭模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欣赏极少主义的“减少”模式,喜爱简洁明快的空间,以放松高度紧张之后的心情。极少主义舍内设计常采用黑白灰的色彩计划,善用大面积中性色与鲜明的重点色,结合冷峻的直线条及个性突出的装饰,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少主义存在于文学、建筑、绘画等多种领域中,同时也存在于西方与东方的同于不同之中。极少主义的本解就是一种回归,用最简洁和最精炼的姿态回到起点。中国有句古话叫,“冗繁削尽留空瘦”,翻译过来就是极少主义。极少主义也可以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的留白之中。这里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这里的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崇尚简单质朴之美,从而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三、正确认识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绝不是单调和虚无,正如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简洁明快、大方得体”不等同于单调乏味一样,极少主义也绝不是简单和虚无的代名词。极少主义是形式和秩序上的“简与少”,意境和品位上的“繁与多”,它往往通过一些极其简单的形、光、色来完成形式上的演绎,达到情景上的无线扩张。极少主义的美感存在于生活中,它需要设计者能够感悟生活、理解社会、尊重人性,从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来吸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厚积薄发。极少主义不是简单的单调的什么也没有,它是科学的严谨的,同时也是多义和深奥的,只有恰如其分才可以表现极少主义的简约之美。

四、结语

极少主义艺术引发了“什么是我们生活的本质”,“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在哲学范畴的思考,并给出了答案:世界本来就应该是简单的。

21世纪的设计是在尊重各种文化的基础上,超越其自身,派生出相通的设计,极少主义恰恰顺应这一点,将在未来的设计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剑洪.漫谈极少主义[会议论文].2001.

[2]赵华超.简析美国极少主义艺术[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09(20).

上一篇:从设计形态看生活的简约之美 下一篇:践行“最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