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运用

时间:2022-10-07 03:20:32

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运用

所谓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自从八十年代以来,非智力因素一直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孤立地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上,一个学生的智商虽高,但如缺乏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最终也不可能成才。因此,要想在英语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师生情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以及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等非智力因素着手。数年来,本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学生非智力的培养,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如何,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英语课,我就重点对学生进行英语重要性的教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在于满足社会实践活动的急需,而是为未来打基础.为此,我有意识的提示英语教材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力求讲解生动.从英语的应用范围到它在今后工作中的运用,再利用往届学生中不怕困难,乐于学而善于学好英语,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典型实例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从而解答学生“为什么要学好英语”的疑问。当学生明白了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后,就会产生对英语知识的强烈欲望和追求,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地学习。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要靠教师长期教育和正确地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动机。

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自信来自于成功,一个学生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自信心就越强,比如点一下头,说一个“Good”、画个勾,对学生都有影响,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肯定、赞扬、和鼓励,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学生确立自信心的另一方面是适时评价自己所学的知识,考试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应当使用考试增强学习兴趣,由追求分数到欣赏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激发更大的兴趣。当然,这种考试必须精心安排,要鲜明地反映出一个阶段的学习要点,要暗示最佳学习方法,要使优等生知道努力方向,使差生感到成功的希望。从而推进自信心的发展。

以此同时,教师要用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热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激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用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一步步踏上成功的阶梯。

三、注重良好意志品德的培养。

意志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并根据学习目的和动机来调节、支配行动,勇于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自觉性强的人,不用别人暗示和督促就能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学习,自制力强的人,善于在行动中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坚持性强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能不屈不挠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当差生的学习基础不好时,教师应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过去没有学好的基础知识,提高其自觉学习的能力;当差生不断重复同一错误时,教师要表现出十足的耐心,一旦其有了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焦虑情绪,使他们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以此增强其自制能力;当差生不良习惯复发时,教师应及时发挥督促作用,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为其克服今后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奠定基础。

四、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增进师生情感。

罗索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只有教师热爱学习,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你,信任你,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乐意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爱护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更要关心爱护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之间没有距离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起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凡是学生学得好或感兴趣的学科,都是由于该学科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训斥、处罚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不满情绪,产生消极的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恶之感,对学习抱应付或放弃的态度,这样智商再高的学生也难以有学好的愿望。

长期以来,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到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和关心,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从而使“爱生―尊师―更爱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逐步深化,循环往复,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一个学生的智力因素是先天的,并且大多数相差不大,而非智力因素是后天的,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积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弥补学生智力与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学生的领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