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07 02:39:29

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

摘 要:面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对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做了实验研究,重新构建了新的体操分类体系,突出了体操对人的培养和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8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406―03

1 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构想

1.1 确定体操普修课程的目标 1)体操普修课程目标的构建应在总方向上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尤其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总目标。2)应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社会体育中体操的发展趋势构建,使培养的体育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价值取向。3)体操普修课程目标的构建应体现体操普修课程发展的趋势,反映时代特色。

根据以上三条基本原则,新时期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目标应为:通过体操教学使学生掌握体操普修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所具备的体操教学能力,并具有运用体操的手段和方法在指导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2 体操普修课程内容的重组

1.2.1 新的分类方法遵循了以下四个原则,并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同 1)突出体操项目特征的原则,注重体操基础学科知识内容的选择。

2)显示体操功能与文化特征的原则。课程内容从本体上讲是一种重塑了的文化,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是对社会文化的加工、改造与超越的过程,因此体操普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显示体操的功能与文化特征。

3)淡化竞技化教材的同时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体育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色标志,是一切运动的载体。失去运动技能的支撑,体育教学过程将显得空洞或者华而不实。

4)有利于生活技能提高的原则。目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一体化建设正在逐步形成,一些时代性强的、生活化程度高的休闲娱乐项目和内容被介绍和引用到体育课堂中来。在新的课程思潮的影响下,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学生实际需要的、感兴趣的、与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应在体操课程体系中得到自然体现,健身性、娱乐性的课程内容或实践模式也应得到衍生和传播。

1.2.2 学科体系和课程目标相结合的科学分类方法 1)第一类、基础类体操:包括徒手体操、队列队形和体操棍、实心球、跳绳等轻器械体操。这类内容是体操的基础内容,有待加强整合,并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2)第二类、实用类体操:包括撑竿爬墙、爬绳(竿)、荡绳、负重搬运。这类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生活的技能,符合人类适应生活的需要。

3)第三类:技术类体操:包括单杠、双杠、支撑跳跃、垫上运动。这类内容重点介绍这些项目的基本动作,引导学生追求体操文化的兴趣。同时弱化竞技技术动作,在教学中注重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打好基础,利于发展。

1.3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1.3.1 按照学科体系和课程目标相结合的科学分类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新的分类中的第一类、第二类内容安排在第一学期集中授课,占总学时的40%,第二学期集中进行技术类体操(器械体操和垫上运动)技术内容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基础类体操、实用类体操集中在一学期教学,完全打破四段式的常规,保证了基本体操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突出了这两类体操对人的培养和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将来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3.2 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围绕着教会学生学习和教会学生教他人学习这两要根主线,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3.2,1 运用各种有利于完成体操普修课程目标、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使教法为学法服务的思想彻底地贯穿于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不同身高、体重、智力、运动动机、运动经历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3.2.2 根据当前体操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创设了新的教学方法1)自由组合学习法。学生3~5人组成一学习小组,轮流或推选一人作为指导或帮助者,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更为自由,练习时更富有创造性。2)一对一互相指导法。学生两人结成一组,互相质疑、提问、指导,这种方法会使指导者更加精细、熟练地了解动作的要点、难点、关键和各种练习的方法、原理等。3)在技能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科学地学习。

上述教学方法,客观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对学习产生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既缩短了学习进程,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1.3.2.3 寻求创立新的教学理论 1)徒手体操教学中提出了“组合论”教学模式。“组合论”指:将徒手操自然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合,即一般难度的组合、中等难度的组合、复杂难度的组合。一般难度的组合内容指简单的上肢和下肢动作的组合;中等难度的组合内容指身体上肢、下肢、躯干动作等全身较多关节参与的运动组合;复杂难度的组合内容指具有复杂的方向和不对称性的上肢动作与下肢、躯干动作的组合。学生应该准确完成这三个组合的动作,而且能够编排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动作。

2)打破理论教学内容授课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部分理论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占有1或2学时,但不一定全部安排在理论课中集体讲授,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由任课教师穿插在术科教学的同时进行。如保护与帮助、体操术语、基本体操等。

1.4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教学评价一般分为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以及课程建设的评价三个方面。传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平时、期中、期末考核,技术达标与理论考试为主,体操教学评价没有形成一套比较规范、完整的体系,缺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当前体操普修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结合体操普修课程目标的变化和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来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本研究在两个方面做了尝试:第一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将技术考试内容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为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B层次专门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准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二是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考核方法的多样化,将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徒手体操、队列队形、器械体操、技巧、基本理论知识及运用,实用性练习不列为考核内容。通过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效果。

2 教学实验研究

2.1 教学实验目的 为了验证体操普修课程内容重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切实可行性设计了教学实验,从实践的角度来检验体操普修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构想,并为今后的推广实施提供事实依据。

2.2 教学实验

2.2.1 实验对象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2级、2003级全体学生。

2.2.2 实验方法 首先对2002级全体学生进行第一轮尝试教学实验,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完全按照上述改革构想实施教学,实验时间为一学年、两个学期。第二轮对2003级全体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的方法和内容与第一阶段的尝试实验完全一致。经过体操专项基础素质测试(内容包括:俯卧撑、快速仰卧起坐、靠墙手倒立,纵劈叉)和统计对比分析,两个年级学生在进校时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在两轮实验后,我们将实验学生(2002级、2003级)与以前(1999级、2000级、2001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总成绩、徒手体操、技术成绩等进行对比,经过大量数据统计处理(表1~12),结果表明:

1)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评价的构想具有实践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从表l至表1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第一轮实验年级2002级全体学生的体操总成绩、徒手体操、技术成绩明显高于以前2001级、2000级、1999级三个年级;第二轮实验年级2003级全体学生的体操总成绩、徒手体操、技术成绩明显好于与2002级对比的三个年级。

3)经过对2003级和2002级两个实验年级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轮实验年级之间无差异性,说明第一轮实验的结果有效并获得第二轮实验研究的验证。

4)在两轮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各项数据统计调查表明,实验对象的学习态度、对体操的理解有明显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学习策略有明显提高。

3 结 论

1)对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评价诸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能胜任中小学体操教学工作、具有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驾驭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势,是顺应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

2)根据体操的项目特征、有利于生活技能提高和显示体操的功能与文化特征的原则,体操普修课程实践内容重组为三类:基础类体操、实用类体操和技术类体操。

3)在淡化竞技化教材的同时应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赖以支撑的载体。

4)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注重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相结合的尝试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6)重视基本体操的教学,并单独安排在一个学期实施集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体操的能力得到强化。

投稿日期:2006-01―11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号:D1A010365

作者简介:谭长青(1964-),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操教育训练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表格、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在高校体育选项教学中教师任课的最优化配置 下一篇: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