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时间:2022-10-07 02:15:30

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实践,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我要学”,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习,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做到“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更新观念;寓教于乐;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38-01

在社会的需求下,计算机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变革,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如何使学生爱学、会学、会用,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更新观念、提高素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理念。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时刻注重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引发思考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钻研,从而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老师要把握好尺度,协调好“学”与“玩”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实践,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现代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教师启发学生,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在与学生的共同研究中,也能不断地从学生身上受到启发,提高教学技能。

二、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教育专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讲解短小有益的的故事,增加了学生兴致,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领悟到了所学知识。也可以将原先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学是一门培养创造力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共同探讨。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生们严格要求,培养他们正确的操作习惯,也要注意多种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技能。在课堂上,我特设一个“我是小老师”环节,让表现突出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难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不可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感到有困难,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在上机练习时,会无意地对计算机进行设置的修改、软件的删除等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不能一味批评,让课堂始终处于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三、学生动手、主动实践

信息技术上机辅导教学,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问题情境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玩纸牌、空当接龙等游戏,使学生在“玩”会了快速用鼠标;我让学生玩“学打字”、“抓小偷”游戏,让学生学会了用键盘。

凭借教材,积极开发好课内资源为学生所用;超越教材,努力创设课外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还常采用了“小组自学式”的学习形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把学生从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操作上互相合作,使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内心深处真实的需要,拓宽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渠道。在每节课的课前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以各种形式进行打字练习,学生身上有了追赶的目标,打字速度快了,正确率也提高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意识和习惯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师通过和学生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游戏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玩”中获取更大的收获,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科学的引导小组的骨干成员能很好的把同学组织起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进而产生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 教师也应当因材施教,给有能力的同学多布置一些任务,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能力,进而带动全班同学的进步。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富有激发创造性的内在因素,并将它巧妙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献洁.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教育问题浅析[J].新课程(上).2013(06)

[2] 薛元峰.新课标下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12)

上一篇:《太阳照常升起》电影画面的艺术魅力 下一篇:对经济半小时之新创业演绎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