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发展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6 09:52:4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发展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从人才培养、专业与学科建设等角度,描述了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设想,以期对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Abstract: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raining, major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for computer subject in sports college, and propose the strategy to offer useful reference to actualize the target of computer subject in Sports College.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发展现状;对策

Key words: sports college;computer subject;status;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97-02

0引言

高等体育院校担负着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济与管理以及社会亟需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信息社会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理论,对于新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快速适应和驾驭的复合型人才。很大程度上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自动吸取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前沿性还对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前沿性突破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时,在学科的相互促进作用中,计算机学科在体育学科也会得到特色和壮大发展。本研究通过计算机学科在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对计算机学科在体育院校未来发展作初步设想与构思,希望对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参考。

1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学科为高等体育院校各项工作提供支撑情况计算机学科为解决体育教学、训练领域诸多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其重要性体现在:丰富了体育教育教学形式、内容,对常规教学形成有益补充,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整体水平;准确分析了运动技术各项数据,合理制定运动训练计划,使得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合理,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了条件;提高了体育教学管理与竞赛管理效率,使得体育教学、体育竞赛、课余体育活动、体育合格标准、资料文档管理等工作,以及竞赛报名准备、编排名册、成绩记录、统计结果的管理等工作高效有序[1]。

1.2 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自身发展现状计算机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直以来在体育院校担负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主要教学方式是必修课和选修课,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语言及若干多媒体软件操作等内容,与计算机学科在体育院校各项工作中的应用程度相比,建设力度稍显单薄。

2计算机学科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

发展计算机学科,能够有效提升高等体育院校学科队伍学科素质与研究生等高级人才的培养水平。

2.1 有机融合计算机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科队伍创新性研究能力的培育学科建设是带动高等体育院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龙头,其发展方向和水平决定了学院整体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学科建设中首要因素是人,作为学科队伍一员,要有敏锐的学科前沿洞察力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具有将前沿计算机学科发展成果与学科问题相结合的理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学科技术解决本领域问题,因此能够有机融合计算机学科知识,对于促成学科问题的解决和促进学科队伍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 灵活运用计算机学科知识,有助于研究生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等高级人才的培养体现了高等体育院校最高办学水平,自主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工作的核心。信息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能有效地掌握并应用计算机工具、技术和方法,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是当代研究生必须具有的科研基本功,也是提升研究生自主科研能力的重要支撑点。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表达思想,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经验;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参与性、广泛性和自律性,自觉遵循并接受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则是现代社会高级人才的重要要求。通过常规计算机教学,普及了计算机知识,提高了研究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拓宽计算机学科知识面,深入学习计算机学科相关知识,并与研究生课程结合,将会很好的拓宽研究思维,增强自主科研能力[2][4]。

3计算机学科对高等体育院校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3.1 网络支撑下的学习能够增强本科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网络是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学习是对计划内教学安排的有益强化,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网络学习的开放性、异步性、交互性、信息量等特点,还能为学生提供锻炼其全方位能力的更为广阔的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可增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从“要学习”到“会学习”的转变,学生在感受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

3.2 网络教学资源能够让不同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直接促进高等体育院校课程建设水平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着变革,学校教和学方式得到了明显改变。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重要举措带来了高校开放式课程建设的新高潮。诸多高等体育院院校也先后推出不同级别、课程的精品课程。通过网络媒体,不同学生可平等共享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网络环境为不同学生提供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并促使其他更多的课程产生了危机感,以促进该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高等体育院校课程建设水平[3]。

4发展计算机学科,能够激发高等体育院院校主体学科等学科群前沿性突破

4.1 国外利用计算机促进体育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2]1989年至1997年,德国通过举办“运动与计算机科学”研讨会、成立“体育计算机应用”分会、召开多届国际“运动与计算机科学”大会、成立国际体育计算机应用协会(IACSS)和出版电子期刊(IJCSS)等多种有效举措,成功的将计算机研究成果与体育学科相结合,并花繁叶茂、硕果累累。

1990年至2001年由德国计算机在体育领域中应用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具体体现在:将现代计算机科学最新知识的基础上(如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等),与体育运动紧密结合;如在“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介绍该学科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包括数学建模和模拟理论、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等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在计算机建模入门的课程中重点介绍体育科研中的模型理论和模拟技术。

德国利用计算机促进体育学科发展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吸引了一批大学或研究所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很快在体育领域中得到应用;其二是与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如各种运动项目的计算机辅助训练系统、球类比赛分析系统的研制,与运动训练相关的数据库开发等;第三是重视“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

4.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结合计算机学科前沿性研究概况当前我国体育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知识的应用还停留在基础运用阶段, 在体育测量、运动测量等方面发明创造方面还没有自主研发的成果,与国外的一些体育院校相比较,计算机科学术在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首先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结合体育问题发展计算机学科,对于我国体育领域前沿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发展设想

5.1 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更新快。由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人们不断学习,否则很快会被新的技术与理论所淘汰。②知识综合程度高。结合体育问题的计算机学科应用不是一门单一的领域,而是一个由体育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组合的领域,要求人们既有体育科学知识,又要有计算机技术知识。③实用性强和不可回避性。与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体育科学的发展如果不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不可想象的,它已深入到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对提高我国科学训练、高等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2 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的课程体系设想改革目前较为单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开设一系列结合体育问题的计算机课程,该课程体系涉及一系列与运动和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学科群,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例如,计算机辅助训练和比赛分析、体育管理、体育信息传播和体育科学研究。另一主要部分是体育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如模型理论、模拟技术、专家系统和数据库等在体育科研中的理论问题等。课程内容则主要包括层次数据库模型、网状数据库模型、关系数据库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等各类数据库模型介绍及有关的应用等,以使学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以及提高他们的体育科研水平[5][6]。

6结束语

根据国内计算机学科与体育学科相结合的具体情况,做有价值的前沿性思考并尝试做出成果,这既是从无到有、无畏开拓带来的巨大挑战,更是国内范围内这个区域的首次突破,对计算机技术在体育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齐芳,李虹飞,石文娟等.我国体育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4):131-132.

[2]时松和,冯春琴.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3,(4):61-64.

[3]杜芸芸,袁媛.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8,(27):543-543.

[4]王家宏,周英,陶玉流.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J].体育学刊,2006,(6):67-70.

[5]冯婉霞,耿杰,李福泉等.体育院校公共基础工具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3):81-83.

[6]张辉,马德云.德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与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计算机应用”系统课程的构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9,(6):99-101.

上一篇:面向物联网的系统及其网关设计 下一篇:加强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建设和谐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