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洞察力理论研究及进展

时间:2022-10-06 09:41:54

时间洞察力理论研究及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其发展形成过程及研究进展。以时间洞察力代表性模型构建的发展,纵观了近三十多年来时间洞察力研究的不断深入。并介绍了多种时间洞察力的测量方法,如运用较多的投射测量法、目标测量法等。

〔关键词〕时间洞察力;目标测量法;投射测量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1-0004-04

一、时间洞察力的内涵

时间洞察力(time/temporal perspective,简称TP),也翻译为“时间透视”“时间延伸”“时间向往”等,是构建时间心理的基本维度之一。时间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大脑对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的科学。时间洞察力是时间心理学从认知取向转向人格取向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对个体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有重要的作用。

弗兰克(Frank)最早提出时间洞察力的概念,认为时间洞察力是指个体的时间态度,以及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人们的当下行为。他把时间洞察力作为人类探寻原因的动机因素。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并做了大量研究,提出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行动倾向)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个体差异。这一概念目前为大家广为接受。

黄希庭等(1998)认为,时间洞察力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经验和观念。这里的经验和观念包括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态度和预期。津巴多(Zimbardo,2002)将时间洞察力定位为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可以借助其预测个体的行为,是个体无意识地(自动化地)把自身的经验流划分为未来、现在和过去的心理时间结构的过程。布尼韦尔(Boniwell,2004)认为时间洞察力表示个体与心理过去、心理现在和心理未来相联系的方式。

吕厚超、黄希庭(2004)还整合了动机、情绪、认知和社会过程提出了一个综合模型,从整体的角度将时间洞察力划分为三个(过去、未来、现在)子维度,且彼此相对独立。我们描述个体时,可以用其中一个、两个或全部。

综上所述,时间洞察力包含有认知成分、动机成分、情绪情感成分,体现了个体对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能力特质,由于个体都来自“过去”、经历“现在”、走向“未来”,这种特别的时间经验导致了不同个体对时间的长度感知、时间管理、当前时机把握、未来决策等存在能力上的差异;也有学者称之为动力特质,原因是个体对时间的价值观、对个体未来的理想追求、对自我的监控等存在动机上的差异。

此外,时间洞察力不同于时间态度和时间定向。时间态度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持的主观体验与评价,其内容是与个人头脑中的过去事件、当前情境和未来的计划相联系的。瓦莱特-弗罗伦斯(Valette-Florence,2007)等人认为时间定向是狭义的时间洞察力,指个体在情感、行为方面所偏好的方向,属于时间洞察力的一个衡量指标,意味着发展性和方向性。最近研究还显示,时间定向与性取向有关,同性恋者具有更多的现在定向。

二、时间洞察力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1.时间洞察力的结构

个体对时间的主观体验总是从“过去”经“现在”向“未来”延伸,成为一个连续体。因此,黄希庭(2004)在大量理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时间洞察力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黄希庭、吕厚超(2004)根据时间事件的性质,把时间洞察力分为具有情境性的状态时间洞察力(state time perspective)和具有持久性的特质时间洞察力(trait time perspective),后者属于人格特质的。

津巴多和博伊德(Zimbardo & Boyd 1999)等探讨了时间洞察力的结构,将其分为消极的过去(the past-negative time perspective)、享乐的现在(the present-hedonistic time perspective)、未来(the future time perspective)、积极的过去(the past-positive time perspective)和宿命的现在(the present-fatalistic time perspective)五个维度。以此为基础,津巴多(Zimbardo)等制定了“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简称ZTPI)”。此外,王卫红(1999)使用因素分析法,将时间洞察力分为目标、密度、指向、态度四因素。此划分有一定的道理,但尚需进一步的验证。

新近一些关于时间洞察力的研究多是关于未来时间洞察力结构对期望、目标或行为倾向的功能。研究假设学生的未来概念会对他们的学习信念、未来计划和学习动机、态度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就。焦点多集中在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动机性作用方面。以西蒙(Simons)为代表的“动机与时间洞察力研究中心”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不仅与坚持性、努力程度、动机水平、好的成绩等有密切相关,而且与深度学习、内部动机以及学习定向等也有很大关联。

罗婷婷、吕厚超、张进辅等(2011)在青少年时间洞察力问卷中将时间洞察力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三维。每个维度下又包含有子维度,过去维度分为过去情感、过去评价、时间观念、经验教训;现在维度包含现在情感、把握现在和自我决策、现在享乐、自我监控;未来维度包含有未来情感、计划未来、态度信念、宿命论。这样详细的划分充分解释了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这种整体视角的结构层次分析推进了时间洞察力的研究进展。

2.时间洞察力的人格特性

时间洞察力构成了我们独特的心理背景。对我们个体理解生活经历、解释行为的认知结构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津巴多和博伊德等人认为,时间洞察力受到各种情境因素的影响,如工作性质、社会经济不稳定发展、政治动荡、个人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等,是通过个人、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习得的变化。当一种独特的时间偏向支配了个体的看法和反应,并且这种偏向在决策时习惯化地受到强化,就变成了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知时间偏向。如果被长期使用,这种偏向就可能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倾向性特征或个体差异变量,从而能够刻画和预测个体在日常抉择中将会有何反应。因此,时间洞察力通常可以作为个体人格中的差异变量起作用。

个体之所以会对某一时间域产生过度依赖,主要是由于受社到了会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每个时间域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个体在利用这些(无意识的)时间功能时易形成不同的时间偏向,从而造成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洞察力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有的人倾向于缅怀过去,有的人更看重现在,而有的人喜欢憧憬未来,并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域上的认识、情感体验、理解是不同的。

这种时间偏向可使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最优决策,如“总是积极憧憬未来,这可能使个体更勇于面对困难,因为他相信未来是美好的,眼前的一切都会过去”;也可能涉及到频繁(或很少)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时间框架,一些个体具有比较强的某个时间域的特质,以致可能经常使用这种时间框架,相应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随之发生偏差;还有的个体可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受某种具体事件的影响时以不同的方式形成某种特定的偏向。这种特定的时间定向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个体的选择和行动。

布尼韦尔和津巴多(Boniwell & Zimbardo,2004)提出了平衡的时间洞察力理论,指个体能够根据任务特征、环境要求、个人拥有的资源状况等,选择最适宜的方式在三种时间范畴中(过去、未来、现在)进行灵活的转换。例如个体能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以未来取向的方式进行思维,在和朋友交往时多为现在取向,在建立自我概念时又可能是过去取向。在一些大的压力性事件下,一些个体可能会产生偏向性的时间洞察,即过度强调某个时间段而忽视另外的时间段。如强烈的失业压力、高的房贷压力,都会促使个体更偏向于现在取向。

三、时间洞察力的研究方法

1.投射测量法

投射测验是一种间接测量时间洞察力的方法,通过把个体的思想、情感、态度、愿望、情绪、动机等,不自觉(无意识)地投射在外显的事物上或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测验。具体来说,最为常用的方法是画圆测验、填充句子测验和讲故事法。画圆法是让被试画出/选择不同形状的圆环(或不同长度的直线)来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把这些圆环(直线)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以表达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段之间的意义。

填充句子测验是让个体选取一些他们正在思考的事件,或者他们希望某事件发生的计划,从而估计所流失的时间。如“当我 岁时,我最喜欢学习 。”该测验测量了时间洞察力的一致性、密度、范围、情感性。

讲故事法是采用几个提示句,根据假设的人物或时间,让被试按自己的想象讲下去,不提供故事的时间背景信息,如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发生的。在被试完成故事之后,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以获得时间洞察力的方向、范围、动力、内外控制点及乐观分数等,以此评估被试的时间洞察力。正如著名的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也是通过被试的想象,进而投射其内心的真实想法。由此可以了解不同个体的真实人格特质。

2.目标测量法

这是研究时间洞察力最富特色的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被试感兴趣的动机性目标积极或消极的实例,称之为“动机引导法”(motivational induction method)。采用“句子完成”的方式,由主试说出,以引导被试说出或写出他所渴望、追求、惧怕或企图回避的具体目标,句子开头叫动机引导者(motivational inducer)。第二步,把收集到的目标实例在时间量表上进行心理定位,然后研究者分析目标实例的内容,一般认为这些目标实例真正地占据了个体的心理空间,并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个体在此过程中企图完成或者回避这些目标。

这种时间定位以更客观、具体化的方式测量了个体时间洞察力的广度,其不足在于,收集目标的实例并进行心理定位是件复杂的事,难以施测和进行重复验证分析,比较费时费力。

3.测量时间洞察力的其他方法

问卷法用于时间洞察力测量比较广泛,实验法用于时间洞察力研究难度较大,国内外鲜有采用实验法的研究报告。除此之外还有日记法、列举法、自我报告法、迫选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对时间洞察力的测量尚需新的直接性测量方法的提出。

四、时间洞察力的相关研究

1.时间洞察力与时间管理倾向

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对时间的认知、态度、行为存在差异,是时间维度的一种人格特质。这原本是管理学的研究范畴,后引入了心理学领域。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和有效运用时间而进行的合理计划和有效安排。黄希庭、张志杰(2001)在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中提出了这一概念,认为它因人而异,具有跨情境性。它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

时间管理倾向和时间洞察力同属于时间人格的维度。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时间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也与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关系。但时间管理倾向侧重个体对时间的计划和控制,时间洞察力则侧重个体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所持的相关认识等,两者具有不同之处。

2.时间洞察力与学业问题

目前国内研究较多关注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当个体具备较强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时,能对其学习产生激励作用,并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进而全面影响其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投入行为等。也有研究表明,高时间洞察力的个体倾向于对目标长时间地坚持追求。如庄研(2011)的研究证实,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此外,栾翠(2009)的研究证实,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法拉利(Ferrari,1995)等人探讨了唤起性学业拖沓和回避性学业拖沓与时间洞察力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前者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存在负相关,后者与现在时间洞察力存在正相关。

3.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幸福感

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具有较高的相关。津巴多(Zimbardo,1997)等人研究了时间洞察力和美国大学生的危险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现在指向时间洞察力的学生比未来指向的学生更容易危险驾驶。

韩菁(2007)发现人格、时间洞察力和同伴依恋与青少年冒险行为存在相互联系。人格通过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冒险行为产生影响。不良儿童的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正常儿童相比,前者的时间洞察力更短,他们似乎生活在“现在”里,不关注未来的奖赏和惩罚(赵忠宇,2008)。

目前关于时间洞察力和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多,通常认为幸福感是时间人格适应良好的产物。一般而言,个体过去的情感体验和当前的态度感受都会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个体对过去的体验越消极,对现在越不能掌控,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幸福感随之也较低。

关于老年人的时间洞察力这一领域,目前也展开了相关研究。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如果老年人不关注未来的话,那么晚年的生活将是高质量的。诸如死亡、退休等将不会对其造成负面的影响(敖玲敏,吕厚超,黄希庭,2011)。

综上所述,时间洞察力作为个体的心理背景,对个体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但尚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如时间洞察力作为一种人格特质这种研究取向还需要系统的探讨等。

不同时间洞察力的个体应运用自己的时间洞察力优势:以过去时间型为主导的学生,应该学会勇敢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争取学业上的成功;以现在时间型为主导的学生要学会调节现在时间洞察力的强度,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以未来时间型为主导的学生,应在合理安排学习的计划之余,懂得享受当下。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厚超,黄希庭.时间洞察力的概念演进与理论模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1,37(2):11-14.

[2]黄希庭,孙承惠,胡维芳等.过去时间的心理结构[J].心理科学,1998(1):1-4.

[3]Zimbardo,P.G.Just Think About It:Time to Take out Time[J].Psychology Today,2002,35:62.

[4]Boniwell,I.& Zimbardo,P.G..‘Balancing one's time perspective in pursuit of optimal functioning',in P.A.Linley and S.Joseph(Eds.)[J].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Hoboken,NJ:Wiley.2004:78-165.

[5]吕厚超,黄希庭.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特征、结构及研究焦点[J].心理科学,2004,27(5):1037-1040.

[6]陈娟,郑涌.时间人格的结构与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896-904.

[7]Usunier,J.C.,& Valette-Florence,P..The Time Style Scale:A review of development and replications over 15 years[J].Time & Society,2007,16:333-366.

[8]Brodowsky,G.,Granitz,N.,& Anderson,B.(2008).The best of times is now:A study of the gay subculture’s attitudes toward time[J].Time & Society,17:233-260.

[9]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M].心理科学,2004,27(l):5-7.

[10]吕厚超,黄希庭.青年学生时间洞察力结构的初步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46-50.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04)

上一篇:学前准教师教育信息化态度研究 下一篇:让心理活动课成为充满灵气和活力的生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