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06 08:38:09

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

【摘要】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数学思想以及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学生是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数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端,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意义非凡。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最重要的途径,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学 经验

有人说: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容易教的学科,学生容易理解,知识也很容易掌握,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知识,考试得个90分不成问题,而其他科目就很难有学生能够考试得90分。确实,考试中也只有数学科目会有那么多的满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也有部分学生却没有达到及格水平,可见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均衡性,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多分析、多总结,尽量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容易发生变化,比如某位老师表扬他一下,他就会对老师感激涕零、无话不谈,上课的时候自然坐得笔直,认真听讲,而万一又被批评教育了,马上就会对老师冷眼相对,上课时无精打采,东瞅西看。所以,如果教师向让课堂上生机勃勃,学生们都认真听讲,那么就必须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就是让学生喜欢。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认为应该是幽默风趣的,在课堂上会逗学生开心的,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有趣的,而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也不会言语鄙视或者公开批评,在生活中也愿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融入到学生们中间,倾听他们对教学的一些看法或者要求。教师就应该像一个“孩子王”,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振臂一呼,就会有大批的孩子一起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带着学生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让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他们对老师不再恐惧,对学习不再烦恼。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记得有一次考试有这样的一个题目:()的1/3是2/3,居然有很多人不会做,或者是做错,但是在日常的练习中,2的1/3是(),很多学生都会做的,可见培养他们逆向思维在重要性。数学的知识不是单个的知识点,而是一个连贯的综合体,之前知识的学习后为以后的知识一步步打基础的,就如同建楼房,有了地基才能有第一层、第二层???所以学生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必须要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点,以免出现知识“塌方”。逆向思维就是指我们用非常规思路去想一个问题,日常我们都是按步骤地思考问题,就如同“因为???所以???”,而逆向思维要求我们要反过来想:“之所以???是因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全面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们常见的一道应用题:甲地到乙地共有150千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要多久才能到达?这是一个很直观的已知路程、速度求时间的问题。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逆向的思考:比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或者已知路程、时间求速度等等,让学生只做一个题目就可以练习多个知识点。

又如在教学倒数时,可正向思维叙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又要逆向思维叙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识。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或者是“辐射思维”,就是由一个问题点可以延伸到多个问题点。上面说过: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可以总结复习下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或是横向的比较,以便加强记忆,便于识记、理解。比如“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学完这个知识学生就可以懂了那个知识,交叉复习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比如我们学习完能被2和5整除的知识后,我们只要一看到一个数,就知道它能不能被2或5整除。教学之余,我就让学生们总结能被3整除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有人说:只要这个数的个位是3、6、9,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比如33、66;有人说:不对,13、16、19就不能被3整除,只要这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比如24、81等等。可见学生发散思维的成果是非同寻常的。

教师在教学生解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顺便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或者引导他们有这种发散思维的意识,对于他们进行自学以及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做起做好教学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小学生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教师要注重细节教学

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社良.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第2期

[2]肖莉,杨晓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方式有效性的探究《小学教学研究》2008第9期

上一篇:数学课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浅谈反向阅读在语文教学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