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变研究

时间:2022-10-06 05:06:45

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变研究

[摘要]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低技术制造业。本文在界定低技术制造业概念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并结合R&D强度指标,对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低技术 制造业 技术创新 技术依存度

制造业主要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及再加工的行业。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于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环节,可以被称为低技术制造业。庞大的低技术产业群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低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是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主要技术来源仍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与转移,其技术创新效率低下。因此,如何针对低技术制造业的特点,研究其技术创新模式的阶段特征和演变过程,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指导当前低技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技术制造业的界定

低技术制造业是技术比较成熟的产业。关于高、中、低技术产业的衡量标准,至今没有统一。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OECD)是按研究开发(R&D)的含量对产业进行分类的:R&D含量小于1%,为低技术产业;R&D量在1%-3%之间为中技术产业;R&D含量大于3%为高技术产业。如果套用经合组织的定义,中国国民经济的低技术产业特征非常明显。按照《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的数据,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中就有23个行业处于低技术制造业范围内。

一般认为,低技术制造业是指研发强度、知识员工比率都低于产业平均数的制造行业和部门,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塑料与橡胶业、交通设施业、家具业、饮料业、金属制品工业等技术与市场条件成熟的产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不同,低技术制造业的市场相对稳定,产出主要是必需品,因此产品缺乏需求弹性,该类产业主要使用已有的技术进行生产,技术不是企业获取收益的主要渠道,技术绩效与商业绩效也无直接关系,生产商很少关注技术功能而更重视产品与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得依赖于产品差异、成本优势和对补充性资产的控制。

二、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分析

对外技术依存度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对外依赖程度的指标。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从科学技术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表示技术依存度,即:技术依存度(%)=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技术出口经费)。由于目前我国没有技术出口经费的统计数据,且在我国的技术出口量很少,所以在规划的测度公式中将技术出口经费忽略为零,即:技术依存度(%)=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采用上述方法,选取1996年、2001年、2004年以及2007年四个年份的数据对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996年平均高达48.22%。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快速下降,到2001年降至23.50%。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开始逐渐放开国内市场,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从2001年的23.50%迅速升至2004年的30.12%。2005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整体上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处于下降的序列之中。

三、中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分析

尽管对外技术依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行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水平,是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现有统计口径涵盖对象欠全面、技术依存度自身受经济开放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等原因,其数值的高低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弱的根据,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结合R&D强度指标对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清楚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

1、低技术生产阶段(1978―1992年)

这一阶段表现为对外技术依存度与研发强度双低,此阶段我国低技术制造业自身研发能力低,同时因经济开放度很低,也无法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这一时期,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由于整体实力不强、科技资源不足,一般通过大批引进成套实用设备以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企业只能从事技术水平较低和产业价值链中具有较低价值环节的制造活动,技术创新的内容只是进行适应性改造、开发一些零部件及简单设备。由于市场割据下区域性市场保护造成的重复引进,短期内特定产业和制造环节的生产与销售规模迅速扩大,同一产品的产量迅速大幅度增长,但单个企业的规模小、利润较低,价格竞争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2、技术依赖阶段(1993-2000年)

这一阶段表现为自身研发投入低,自主创新能力低,对国外技术高度依赖。这一时期,因经济开放度较高,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有了广泛的技术来源,故都倾向于直接从国外获得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由于国内市场迅速转变为买方市场,中国低技术制造企业开始尝试在引进部分关键设备与零部件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外形设计,这使得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在不断提高加工制造能力的同时,其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随着产业配套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逐步进入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过程,开始形成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双重优势,产生差异化和低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

3、模仿创新阶段(2001-2004年)

这一阶段表现为在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的同时自身研发投入也在逐步提高,创新活动多以模仿创新为主。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开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低技术制造业也加快了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原来所引进的技术优势不复存在,我国低技术制造业不得不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4UK,收,并开始模仿创新。虽然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主要技术来源仍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与转移,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开始进行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活动,并在一些领域内实现了技术突破,形成了竞争优势,从而带动了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4、自主创新阶段(2005至今)

这一阶段表现为高研发投入、低对外技术依赖度,此阶段的产业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随着企业技术的不断积累以及产业集群的不断形成,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形成了开放式创新的局面,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2005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力争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整体上看,企业为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始注重自主创新,减少了对国外的技术引进,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处在下降的通道之中。

四、结论

第一,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是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阶段特征和技术追赶的重要战略路径。即便对于发达国家和国际领先企业而言,获取外部技术也是正常现象。因而较低水平的技术依存度不应成为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划尤其是近期战略规划追求的唯一目标。

第二,开发并控制价值链战略性环节的核心技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购买专利、合作研发等方式获取非核心技术是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的重要选择。可以预见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需求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保持旺盛的增长趋势。倘若为降低技术依存度过分控制必要的技术引进将是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行为,甚至会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正常进程。

第三,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目前正面临全球化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有选择地承接先进技术转移,是我国低技术制造业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加快发展、缩短差距的一条捷径。同时,企业应该将重心放在自身吸收能力培育和创造性学习上,积极探索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创新”,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上一篇:联想和IBM背后的中美当代商业文化差异 下一篇: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部门职责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