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特色及启示

时间:2022-10-06 04:03:27

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特色及启示

【摘 要】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业态实践和人才需求结构呈现新的特点,现有的新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是否契合新的人才需求特点值得深思。美国密苏里大学作为创办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代表院校,具有批判性创新和独立思考的优秀特点。本文总结其通识课程设置的特色,跨界取经,融合优势,以期探讨出一条适合我国新闻专业教育的通识课程设置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启示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业态的变迁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具备“采写编评”专业素质与高度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能适应业界需要,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强调的既能培养科学精神又能培养人文精神人才的理念与此相符合。我国一直在尝试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通识教育模式,通过模块课程的合理搭配,培养学生基础人文素质和基础从业能力。而在媒介融合时代,借鉴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理念能够获得有益启示。

一、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特色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国家。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在密苏里大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并将实践教学理念贯彻于通识教育中,密苏里新闻专业通识教育也成为了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理念的代表。

(一)秉承融合实践的通识教育理念

密苏里新闻学院通识教育理念认为,媒介融合时代应加强人文与自然社会学科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媒介体验。让学生从融媒实践中学习,有助于学生把书本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写稿、编辑新闻技能结合起来。

(二)注重“兴趣选择”的跨学科资源配置

美国新闻专业教育主要特点为新闻通识教育与兴趣选择课程结合。美国新闻专业学习由两部分构成,大一大二进行通识教育,修完一定学分的通识课程后学生在大三开始选择兴趣课程。“兴趣选择”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所涉及的课程都是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密苏里利用跨学科资源优势实现通识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理念的结合。

(三)以课程设置的循序渐进实现专通教育的平衡

美国高校新闻专业重视新闻通识教育,新闻专业通识课程为占总课程三分之二的拓展课程,将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并在专业教学中发挥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猿滞ㄊ督逃与专业教育密切联系,以培养适应融媒技术的全能型新闻人才。

二、密苏里新闻专业教育“2+2”课程设置模式

密苏里新闻专业本科教育采用一二年级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三四年级“通识教育+兴趣领域2+2”专业教育课程模式,我国不少新闻院校也普遍采用“2+2跨学科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中美两校都实行“2+2”通识教育模式,但我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受到教育体制因素的影响较强,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灵活性;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通识课程设置在实践中多元化创新,培养多学科思维能力的通识教育,更加适合融媒时代的发展。密苏里新闻学院“2+2”课程模式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课程结构“大学科”通识与“小众化”专业结合

密苏里新闻学院将“大学科”通识教育与“小众化”专业教育结合。重视对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学习,淡化专业教育,重视大学科教育,打造3:1基础课与专业课占比,通识课程占65%。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同样融入了“通识”的教育理念。密苏里新闻学院一二年级通识教育课程以基础性的文、史、哲、商、法等其他学科为主;学生完成这些必修的学分课程,从大三开始兴趣领域课程学习新闻理论与实践。

密苏里通识教育课程涵盖广泛的研究,确保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领域的发展,并在掌握大众传媒公共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密苏里新闻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与创新结合,将通识教育融入学科,为每个“兴趣领域”设置特有的“课程菜单”,为培养出一名扎实的新闻传播人才完善了素养教育。具体设置见表1。

与密苏里学院相比,我国许多新闻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占比重大,课程结构国家统一设置,必修课比例高于选修课。新闻专业学分要求是:四年,140学分;通识教育47学分,占总学分33.6%。

(二)课程内容六大学科模块多领域学习

密苏里新闻学院本科一二年级课程都是“通识教育”课程,注重科学素养培养,主要涉及六大学科模块,给予学生极其广泛的选择空间,利用学校自身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课程内容。学科跨度大,且课程内容实践性和时代感强。例如生物学、农业学等课程,其内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每个领域所开设的课程内容都极为细致,有的精确到某个议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设置见表2。

与美国密苏里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相比,我国许多新闻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在学科跨度、广度上显得比较单一,知识覆盖面较小。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少,大多是人文学科课程,以理论介绍性为主,操作性课程较少。

三、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带来的启示

当前传媒实践融媒体发展趋势,要求新闻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复合型人才、全能型记者,新闻专业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才能缩小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差距,顺应媒介人才市场环境的变化。美国密苏里新闻专业通识教育模式,可以为我国新闻专业的通识教育改革带来一些启示。

(一)专通融合的通识教育理念

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的关键。我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重点是思政与人文教育,但忽视了科学知识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各个通识课程之间联系的被忽略,造成课程设置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实现专通融合,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因地制宜的灵活模式

美国各大学通识教育形成了各自特色,⑹咀盼夜大学应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通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应该对新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适度调整,建构新闻人才复合式知识结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平台的改革,而且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通识教育中,文学课程占了相当大比例,可以将课程分布在各个领域,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旨趣选修心理学、经济学、法学、自然科学等作为辅助课程,夯实通识基础。

(三)新媒体课程调整与实践能力培养

通识学院需要增加关于新媒体方面的课程,学习掌握新媒体前沿的技术知识。考虑到学生关于媒介融合方面的知识掌握,应在选修课程中增加新媒体实践操作课程。特别是对于媒介融合方面的课程调整,一方面适当增加新媒体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应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打通各专业方向的课程,将新媒体实践操作融入到各个专业方向课程之中,以此来培养“一专多能”的全能型复合式人才,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建立一个理论性、实用性的业务操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对于美国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经验,要结合我国国情,取之所长,因地制宜。课程内容应由单一学科的专业教育转变为广泛的跨学科宽口径教育;课程教学上,新闻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提高探索创新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兼备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注释:

[1]图表根据密苏里新闻学院网站资料自制,http://journalism.missouri.edu/programs/undergraduate/#majors.

[2]图表根据密苏里新闻学院网站资料自制.http://journalism.missouri.edu/programs/undergraduate/#majors.

参考文献:

[1]王建.融媒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J].编辑之友,2011(05).

[2]许向东.对中美数据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6(10).

[3]孔妤.中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中国复旦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为例[D].复旦大学,2013.

[4]许正林.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基于二芳基乙烷的新型变压器油的制备和性能评... 下一篇:参与式治理与代议制民主之间的张力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