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困难职工状况及精准帮扶对策

时间:2022-10-06 03:37:27

林区困难职工状况及精准帮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是国家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9个旗市,林业主体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内蒙古林业工会要求在原有困难职工档案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查摸底,实现对林区困难职工的精准帮扶,详细记录其困难状况和致困原因,并在摸清帮扶需求的同时,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动态管理,进行考核问效。

关键词 林区 困难职工 精准帮扶

林区开发建设近60多年来,职工生活总体上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林区开发遵循“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原则,企业基础设施形成大量历史欠帐。“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产量大幅调减,企业富余人员不断增多。特别是2015年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来,一大批职工需要转岗分流安置,加上林业职工技能单一、文化程度偏低,就业岗位有限,气候寒冷等客观原因,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困难群体。其贫困状况及精准帮扶对策如下:

一、林区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据2016年林区困难职工重新建档立卡结果显示,林区现有困难职工12591户,涉及人口29754人。致困的原因:一是收入偏低。以2016年工资计算,林区职工的平均工资仅为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2.96%,是呼伦贝尔市的65%。二是林区职工大多为单职工家庭,低工资收入难以承担子女高额上学费用,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三是林区地处高寒地区,职工家属患病率较高,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四是林区退休职工和职工遗属都归企业管理,他们的收入偏低,仍需企业和工会进行帮扶救助。

总的来看,林区困难职工中存在“五多”和“三低”的特点。“五多”是中年困难职工多;长期患大病和伤残的困难职工多;子女在外地上学的困难职工多;退休职工和遗属困难户多;集体职工、知情工困难户多。“三低”是职工工资收入偏低,文化技术水平低,家庭就业率低。林区困难职工具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两重性特征。绝对贫困是没有脱贫条件和能力的群体,他们维持着林区最低生活方式,主要生活来源靠微薄收入和工会组织“输血”救助。而相对贫困职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贫困,在这一时期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工会组织的“造血”帮扶是可以脱贫的。

二、精准帮扶的对策

(一)搭建平台,创新机制

一是开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几年来,林业工会按照上级工会要求,重点加强了林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结合大走访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对林区23家企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进行了全面走访调研,由林业工会起草、以森工集团(林管局)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严格规定了帮扶中心建设标准、完善制度措施、规范工作程序流程,使林区帮扶中心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是建立职工诉求中心。在林区19个林业局全部建立了职工诉求中心,制定了相关制度,结合实际依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开展工作。

三是加强二级帮扶站建设,发挥“前沿”帮扶作用。林区共有场科级二级帮扶站224个,林业工会把二级帮扶站建设作为全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内蒙古林业工会关于加强二级帮扶站建设的指导意见》。一是制定二级帮扶站建设标准,明确二级帮扶站的人员配备,日常管理,工作流程,目标要求;二是对现有二级帮扶站进行规范;三是制定二级帮扶站三年建设规划,林业工会为每个二级帮扶站配备了电脑,同时要求各单位工会也要相应配套投入加强二级帮扶站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二级帮扶站工作人员政治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思想工作素质,打牢帮扶工作基础。

(二)打造品牌,完善措施

一是不断加大送温暖活动的力度,逐年加大送温暖资金的投入。多年来,森工集团(林管局)和林业工会每年注入送温暖资金都在递增。走访慰问范围实现了在档困难职工全覆盖。2016年林区元旦、春节共筹集送温暖资金931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18927户。

二是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一助一”、“多助一”活动。2016年林区有1660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本单位困难职工结成了帮扶对子,助学和日常帮扶资金达27万余元,为困难职工解决了部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2016年共筹集助学资金451.75万元,救助救助困难职工子女1386人次。同时,积极与政府民政部门沟通,使当年高考入学的低保户职工子女每人每年享受一万元的助学补助。

四是创新帮扶工作内容。以帮扶中心和帮扶站点为平台,积极开展月助季访活动,帮扶工作不仅仅局限在送钱送物,同时送去人文关怀和精神食粮,定期组织开展工会干部和志愿者为困难职工家庭义务劳动等活动。2016年,为林区困难职工子女1688人免费办理了大病医疗公益保险,为困难职工子女大病医疗解除了后顾之忧。

五是在棚户区改造中维护困难职工利益。各企业工会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工程,维护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利益。棚户区改造、分配方案由职代会讨论通过,本着困难职工优先、老弱病残职工优先、一线职工优先、劳动模范优先的原则,合理分配棚改新房。同时,按照林业工会的要求,各企业工会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贫困职工搬迁,保证每一名符合搬迁条件的困难职工都能顺利迁居新房。

(三)强化“造血”,脱贫致富

林区的家庭经济作为工会组织扶贫帮困一个重要手段,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林业工会组织和倡导发起,历经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林区各级工会组织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林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品牌。 特别是林区全面停伐以来,林业工会把扶持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融入到林区改革、转型发展中来,通过采取项目引领、资金扶持、技术服务、选树典型、宣传带动等有效措施,使林下经济工作真正成为了职工转岗分流、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林业工会共筹集发放扶持资金2500余万元,共扶持职工2262户,其中近千户职工通过扶持实现脱贫致富或经济好转;成立协会33个,选树创业带头人218人,带动就业545人;举办林下经济培训班80期,培训5191人次。

(四)整合资源,合力帮扶

由于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原因,目前林I企业仍然承担着大量的不应承担的社会职能。林区的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关注民生角度出发,积极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建立大帮扶格局,把企业困难职工、退休职工、职工遗属、“三民”人员、低保人员和一次性安置人员统一纳入到帮扶中心帮扶体系,使帮扶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实现对企业困难群体帮扶全覆盖。

抓住“五七工”政策机遇,为职工遗属撑起一片蓝天。林区的职工遗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庞大的弱势困难群体,除少数工伤和建国前遗属外,大部分遗属每月生活费只有350元,低于低保线。如何使职工遗属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尽早脱贫,成为全会帮扶工作的难点。林区从2010年开始实施“五七工”养老保险,这是国家让林区职工家属老有所养的一项惠民政策,是完善林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工会主要领导在大走访时了解到各企业大部分遗属并没有参加第一批“五七工”养老保险,主要原因一是对“五七工”政策认识、了解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办理“五七工”养老保险给她们带来的长远利益。二是经济困难,很多职工遗属交不起1.78至3万元不等的社保资金。为了帮助她们解决思想认识和经济上的困难,彻底摆脱贫困,林业工会要求各基层工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与企业劳资部门积极配合,制定工作方案,采取电视宣传、入户走访、发动单位做其子女、亲属工作等措施,尽最大可能动员和帮助遗属办理“五七工”。据不完全统计,林区共有近6千名困难职工遗属办理了第二批“五七工”基本养老保险,比初期自愿报名的1083人增加了近5000人,这就意味着通过工会组织的努力,有一大批困难遗属实现了脱贫,这既是林区工会帮扶工作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同时又把党的关爱和温暖送到了困难遗属的心坎上,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谐建设。

上一篇:剖璞取玉有义方“五子登科”育人才 下一篇: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不足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