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刚: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

时间:2022-10-06 03:12:31

郑永刚: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

转亏为赢,打造服装品牌

郑永刚上小学时,“”刚开始,家里口粮紧张,他只得参军入伍,最终成长为部队的技术能手,至今保留着奖章。

复员一年后,他力挽狂澜,终使濒临倒闭的棉纺厂起死回生。“我喜欢干亏损厂,有意思,人家干好的我再去多没劲。”当他离开时,厂里的老工人手拉着手堵在门口,不让他走。他调走后若干年,这家厂最终倒闭了。

郑永刚的出名是从1989年开始的。1989年,郑永刚被县工业局调到了濒临倒闭的宁波甬港服装总厂任厂长。甬港服装总厂是鄞县头号集体企业,是个远比棉纺厂还难伺候的“国营”单位。“我相信得不会比别人差;别人干不了的,我未必干不了。”

1989年的甬港服装厂资不抵债,负债1000万元。没有单子,没有事做,男工打扑克,女工织毛衣。

有一天郑永刚坐广州到深圳的火车,对面有个年轻人穿着进口的旧西装,让他眼前一亮。1980年代末国人已经解决温饱,开始有了时尚的意识,而国际品牌还没有大量涌入。

郑永刚用当时厂里仅有的一点外汇,购买了德国杜克普的先进设备,做出了可水洗的西服。工资还没着落,他提出做中国西服第一品牌,带着借来的3万块钱去北京,中央电视台打广告。他要引导消费者,打开这块潜在的市场。3万块钱就能上央视,现在想来真是恍若隔世。那时候百货店还没有专柜的概念,郑永刚开创了服装零售的专卖时代。

三年之后,工厂扭亏为盈,实现净利2.7亿元,打造了“杉杉服装”的品牌。

“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一时深入人心。经销商要进杉杉西服,得预付货款,钱已经打了,大货车还要在甬港苦苦等货。郑永刚庆幸自己抓住了时代的机会:“短缺经济时期,杉杉西服成了硬通货。”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杉杉服装正如日中天,郑永刚也已经是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但他看到了服装业的天花板,和另一个市场机会。

当时国家的基础研究有高度,但应用研发虽经多年改革,仍然跛足。科研缺乏和市场的结合,许多研究院所的成果难以变现。同期各国也陆续推出新能源战略,抢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机。追随国家战略,郑永刚找到原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第一个全国性的冶金燃料和热能应用研究机构,前者出资本,后者出技术。双方的合作也算一种“国有民营”模式。

郑永刚成功了。“我们现在不但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材料供应商,我们的材料和奔驰订的是10年合同,还供应给三星、索尼。我们的客户都是世界上技术要求最高的。”

2007年郑永刚辞去杉杉股份董事长一职,舆论认为这标志他转进资本市场。自此广开财路,证券、期货、银行、阳光私募、融资租赁、保险、PE以及风投,都有涉猎。

另一方面,郑永刚开始为杉杉集团在海外布局。2009年与全球最大纺织品销售商伊藤忠商社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股权换取伊藤忠商社150年的积累。一年后又远赴澳大利亚,与当地矿企合作开发镍钴矿产资源,拓展锂电池材料业务的上游。

从大家长到老郑

郑永刚喜欢看书,其余时间打高尔夫、游泳、与朋友聚会、带孩子去吃肯德基。

“每天工作8个小时就足以让你事业飞黄腾达了。”别人说这话或许会遭到嘲笑,但它却出自郑永刚之口,是这位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切身体会。郑永刚晚饭后常常是和家人散步,或者呆在家看电视。

如同那个时代的众多企业家,郑永刚最初采取家长式的管理。凡事亲力亲为,200斤的棉布包自己扛。“那时就我一个人,他们都听我的。”借钱打广告,西服第一品牌的理想,郑永刚对这些战略和决策的坚持,是他成功的关键。投资锂电池后,曾经有一段艰难的时期。内部也有人主张卖掉技术和公司,至少收回本钱。但郑永刚顶住了压力。

“企业家是掌舵人,需要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战略目标。一队人马过海,一起划桨,划得精疲力竭的时候,需要船长说前方有黄金。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黄金,但你能第一个上岸,会有比黄金、钻石更值钱的东西。”郑永刚感慨不已。

如今杉杉集团旗下拥有上百家企业,涉及众多领域,郑永刚逐渐从具体事务中抽身,把管理交给专业的经理人负责。杉杉建立完善的战略决策会制度,每季度召开,郑永刚只保有一票否决权,把握企业的前进方向。

“作为掌舵人,你确定战略方向,用好团队,完善激励机制。”郑永刚表示,“除此之外偶尔有一些重大决策。如果天天做‘重大决策’,不会是一家好企业。”

“我是一个职业企业家,这辈子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企业。企业之间产品不同,思路、战略都有相通之处。决策用人是企业家成功之本。”有专业的团队打理,他现在只需要上午去公司,下午可以打高尔夫,他说自己经常“不是在高尔夫球场,就是在去球场的路上。”

不过从家长向专业管理者转型,情感上未免失落。开完会,下属三三两两地出去吃饭,都觉得老总肯定有人请。但其实郑永刚往往只能在自己房间叫碗雪菜面。“成功人士到最后,往往是孤独的,他自己打不开,需要别人来打开他。”

路遥知马力,郑永刚在业界的地位愈发尊崇,在上海商界,人们称他为“老郑”。有人开玩笑说他“不坐在正位,也是坐在‘郑’位”,意思是说他无形的影响力巨大,且独此一家。参加今年上海交大组织的全球CEO班,郑永刚当仁不让地就任班长。

这个班长实至名归。郑永刚开启了一个教育项目:大商学院。“我们国家的企业数量很多,但在世界上竞争力非常强的企业家很少。”大商学院以大为名,但不像现在一些商学院,开大班,上大课,而是面向已小有成就的企业家。郑永刚奔着培养中国的乔布斯去:“我自己做不到,但他们可以踩在我们的肩膀上。”在郑永刚看来,先秦诸子的教育方法最有效。师父和弟子惺惺相惜,终生学习。

对未来充满信心

郑永刚对未来踌躇满志。但郑永刚的前景上也有几朵乌云笼罩。如今人们拥出国门扫货,杉杉服装已经失去当年“硬通货”的地位。三年四检不合格、高层人事变动、品牌损耗,也引来一些人质疑郑永刚的心思早已不在主业上。

郑永刚透露,他准备花大精力重振杉杉服装,找到与国际品牌竞争的方法。

在他看来,奢侈品司空见惯,国人迷信国际品牌的时代即将过去,消费者会重新认识到国产品牌的性价比。“现在全世界的服装工艺已经没有任何差别。在我的厂里你们去看,做杉杉西服和做世界名牌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条流水线,一模一样。”以前做服装,没有洋名可能会被卖场拒之门外,逼得许多国产品牌当“假洋鬼子”。郑永刚不以为然:“以后要的就是国货,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国货当自强。”

郑永刚这么说,身上却穿着某国际品牌的西服,系着爱马仕的皮带。他解释道,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家,着装须符合经营风格。这也是那一代人的共性,令下一代不可思议,相互矛盾的诸多局部,居然能和谐地共存于一身。

此外,新能源行业包括锂电池的产能已经过剩。各级政府对此“功不可没”。2013年10月正德人寿宣布免去郑永刚的COO职务,暂停其总裁职务。此时距离其上任还不到半年,引发各种猜想。一些观点指郑永刚的投资策略过于激进,杉杉股份存在暗箱操作。

郑永刚对这些消息不置可否,但他不止一次讲:“做自己就好了,老顾及别人怎么说,是无法成功的。”要是那些批评者更懂,那还要企业家做什么呢?

郑永刚认可,下一个时代是“马云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并谦虚地称自己是外行,是个“传统企业的老总”,对线上线下的结合一知半解。他个人生活中不放心在网上购物。相比于电商,他还是对产品、品牌更有兴趣。

但郑永刚以前也自称是服装业的外行、新能源的外行,曾经也有人质疑他不懂能源技术。这些并没有妨碍他抓住这些机遇,成为行业领袖。郑永刚表示,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断学习:“企业家需要不断充电,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即使硕士、博士,也必须通过实践更新。企业家现在超前,不更新,几年以后就会落后、淘汰。”

(摘自《东方企业家》2013年第12期,徐中浏/文)

上一篇:迁安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探析 下一篇:个性化养生指导对血脂异常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