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今年继续保持“稳健”

时间:2022-10-06 02:48:10

货币政策今年继续保持“稳健”

央行不会采取更激烈的做法

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谈到2005年中央银行的政策取向。她说,首先,要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保持合理增长,保持货币市场和利率的基本稳定。如果宏观形势发展平稳,央行不会采取更多更激烈的宏观调控手段。第二,当前国民经济中,金融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失衡。对于银行来说,要稳步推进国有银行的改革,鼓励金融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通过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第三,要加快推进金融企业的改革,完善治理机构,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改进金融服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第四,完善立法和配套改革,为金融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吴晓灵还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需要社会、企业和金融机构等方方面面的理解,需要各个层次微观主体自身机制的完善,这样宏观调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摘自2004年12月3日《证券日报》)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适时 加以完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央行在2005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目前情况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非常注重以下因素:(1)密切关注CPI、PPI和经济走势。由于PPI的上涨预期带来CPI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货币政策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2)考虑整个社会总体流动性偏高的情况。目前中国M2/GDP比例接近200%,这在世界上非常少见,不利于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在2005年货币政策目标的安排中,M2增速与GDP增长和CPI涨幅之和之间的差距将会有缩小趋势。(3)观察利率调整的效果。央行小幅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不能从财务杠杆方面给企业的资金成本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此次微调是货币政策进入转折点的标志,具有一定的“宣示效应”,即央行通过加息向市场发出了一个信号弹,试图改变公众的预期。如果公众预期政府将进一步加息,可能会有助于遏制投资过热,但是这种影响相当微弱。央行提出要视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而动,显然,这次存贷款利率的调整是整个温和加息步骤中的一步而已。

200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会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变化适时加以完善。根据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央行将会灵活调节公开市场对冲操作,保证金融机构正常的支付清算和合理的贷款资金需求,加强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和再贴现管理,注意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摘自2004年12月8日《金融时报》 谷秀军/文)

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四大猜想

一段时间以来,货币政策一直自称是“稳健的”。不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年份,其扩张与收缩的力度却不同。可以说,货币政策戴的“稳健”帽子时松时紧。那么,2005年的货币政策该如何“稳健”?我认为,2005年的货币政策会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维持平衡。由于央行已经使用了加息手段,因而新一年的货币政策应该会延续2004年的政策走势,政策力度也会维持不变。

猜想一:货币供应量增速保持不变。2004年为了抑制过热的投资,央行降低了货币增长速度。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速度均为17%左右。从央行角度看,2004年的货币政策执行得较好,因而2005年会延续,货币供应量应该维持在17%的增速。

猜想二:信贷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在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的同时,信贷政策也会维持2004年下半年强调的“有保有压”的基调,要求商业银行限制中长期信贷,适度增加流动资金贷款。

猜想三:加息仍有可能。对于人民币是否进入加息周期一说,理论界似乎还有争论。不过,从抑制经济过热角度看,加息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而从与美联储保持一定政策联动看,继续加息存在较大的可能。

猜想四:人民币会适时适度升值。显然,人民币已经错过了升值的最佳时机。事实上,人民币近来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央行处于两难境地。从近来总理关于人民币汇率和美元贬值的讲话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确处于更大的压力之下。人民币可能在某个大家不注意的时间升值,而升值的幅度不会超过5%。

总之,2005年的货币政策与2004年相比,应该大体不变。(摘自2004年12月8日《中华工商时报》 刘杉/文)

上一篇:“双稳健”政策协调配合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下一篇:积极的财政政策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