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量化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06 02:09:10

作业量化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化学作业有效性

化学应该是一门“参与”的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化学作业一直以来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1、传统化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1)作业以教师师统一布置为主,学生选择很少。

(2)作业布置以书面为主,学生缺少实践。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的课程理念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化学教学中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通过课堂训练、课外家庭作业、化学小论文等方式,使化学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并积极主动地去做作业并完成作业。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新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业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大体将化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分为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来阐述:

(一)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作业的有效设计是落实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应遵循以下原则:

1、正确理解课堂教学和课外初中化学作业的关系;

2、正确把握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中的角色和作用;

3、把握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合适的目标任务;

4、把握新课与复习课、章节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

因此,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分层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复习性,立体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开拓视野,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为更好的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作业的布置可采用多种形式:

1、阅读型作业---新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绿色化学”、“水资源紧缺指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等等。

2、记忆型作业---例如:初中元素化合价、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还有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现象等,检查这些作业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3、实践型作业---以教材上课后的“活动与研究性学习”为主,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收集实例资料;调查当地河水水质情况、土壤的酸碱度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探究型作业---以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小制作”为主。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的“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叶脉书签”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必会思考制作的原理、所用材料药品、操作步骤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5、方案设计型作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方案的宏观设计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继而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

(二)、高中化学教学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之上,学科难度逐步加深,教学主要目的在于继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掌握了学生对现行高中化学作业的看法和不同学生对化学作业的要求,据此提出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强化化学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有效的特征:目的明确、题量适当、自由灵活、效果优良。

① 目的明确:

每一次有效的作业都应该是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一次作业能解决一类或两类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有效作业的目的要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

②题量适当:

化学课时是有限的,一份作业是否有效,关键是看一次作业能不能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并且对以后的学习有启示作用。有效的作业题量必定要适当,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把握。

(2)提高作业有效的实施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

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首先了解研究学生,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别,然后分层次进行作业设计和布置,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作业内容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习内容的延伸的;学生的作业不仅要关注结果,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

②合作性原则

在作业布置中,要重视学生的相互协作,鼓励学生开展经常性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一法、交流作业体验和感想、倾听他人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丰富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作业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③渐进性原则

作业中的问题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作业中的障碍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设计应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作业设计是一个细小的环节,可“细节决定成败”,教学无小事,当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上一篇: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完善 下一篇:捉“锚”艺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