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性方法

时间:2022-10-06 12:07:11

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性方法

摘 要: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提高;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32-01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

二、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

例如,我在讲解现行高中人教版选修2-1第二章P69页的 “例4:斜率为1的直线 经过抛物线у2=4х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的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地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求直线与抛物线相交问题,可通过联立方程组求解交点坐标,然后由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距离.

如图,由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知,抛物线焦点的坐标为F(1,0),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у=х-1.

将方程①代入抛物线方程у2=4х,得

化简得 解之得: .

将 , 的值分别代入方程①中,得 , 即A、B坐标分别为 , .

.分析二(弦长公式法):先通过联立方程 组,利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数学虽是比较枯燥的数字教学,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展示中,穿插一些动态的教学图片,就可以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结合学生的身心状况,通过“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积极性

作为高中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在具体教学中应精选一些“一题多解”的习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问题,寻求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下面是道例题,可以从一题多解的角度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求证:

证法1:(运用二倍角公式统一角度)

证法2:(逆用半角公式统一角度)

证法3:(运用万能公式统一函数种类)设

通过一题多解引导了学生归纳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方法:(1)统一函数种类;(2)统一角度;(3)统一运算。

因此,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

例:证明

分析:此题若作为“三角”问题来处理,当然也可以证出来,但从题中的数量特征来看,发现这些角都依次相差72°,联想到正五边形的内角关系,由此构造一个正五边形(如图)

由于

从而它们的各个向量在Y轴上的分量之和亦为0,故知原式成立。这里,正五边形作为建模的对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题中角度的数量特征。反映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建模训练,是很难“创造”出如此简洁、优美的证明的。

上一篇: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下一篇:北极雪原上:麝香牛猎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