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在生活中开花

时间:2022-10-06 11:56:31

让数学在生活中开花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而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的家园。

关键词 数学;实践;兴趣

新世纪的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入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他们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1 摄取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素材,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特别强的时期。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奇心”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一天。许多鸟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立刻问:“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郑安文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闪电”。张敏说:“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唐雯说:“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等等。

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等。”“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人。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创设情景,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一课时导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面积吗?我们的食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大约是1平方分米。又比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的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换3张1元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例如,在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老师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30岁,儿子今年几岁?”

有名学生说:33+30=63(岁)。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

生:因为33岁加上30岁,就是63岁。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不符合逻辑。教师肯定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2 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独创性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收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

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无穷,同时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虽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出所有答案,意义在于乐在寻求多个答案的过程之中,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造性。

叶澜教授说:“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而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的家园。

上一篇:小学估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让体验与数学教学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