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设计中联锁表\信号机点灯电路及电码化编码电路的统一

时间:2022-10-06 07:30:04

浅谈工程设计中联锁表\信号机点灯电路及电码化编码电路的统一

摘要:以新建铁路巴准线工程为例,介绍联锁表、电码化编码电路和信号机点灯电路三者逻辑关系的一致性是在工程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三者在设计过程中相对独立,在逻辑上又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通过点岱沟站设计中遇到的联锁表与电码化编码不一致的具体问题,说明三者统一的重要性。

关键词:联锁表;信号机;电码化;统一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点岱沟站为新建巴图塔至点岱沟线上的接轨站,在巴准线工程中新建全站联锁及电码化。设计有硬件安全冗余型计算机联锁设备,双套微电子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G两线制电码化,正线电码化按预叠加发码设计,侧线电码化采用压入叠加发码方式发码。点岱沟站2条正线,14条到发线,3G~16G有效长均超过轨道电路极限长度需加分割,8~12G设计有股道出岔,如图1所示。

图1 点岱沟站8~12G中间出岔

联锁表中需考虑进路信号机至各轨道的接车、发车进路;电码化电路按压入叠加发码方式发码。

一、联锁表、点灯电路电码编码的统一

点岱沟站8G~12G股道中间出岔以进路信号机防护(XL8~XL12及SL8~SL12),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岔尖防护信号机可以开放至两个股道的进路,如XL9进路信号机,联锁表中应列出接车至8G2、9G2进路,当值班员按下联锁显示器操作界面的XL9LA、SL8LA,接车至8G2,按压XL9LA、SL9LA接车至9G2。如图2所示。

图2 XL9信号机接车进路联锁表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XL9信号机接车至8G2、9G2时,当XL9信号机LXJ吸起,表示信号开放,列车可以越过XL9信号机经135/137道岔的反位接车至8G2,或者经道岔135/137定位接车至9G2,此时XL9信号机显示一个黄色灯光;当XL9信号机LXJ落下,DXJ吸起,表示列车不允许越过该架信号机,只能进行调车作业,此时XL9信号机显示一个白色灯光;当XL9信号机LXJ和DXJ同时落下,不允许车辆越过该架信号机,此时XL9信号机显示一个红色灯光。

XL9信号机关闭,LXJ落下,发送器发HU码,表示不允许车辆越过该架信号机,对应的XL9信号机显示一个红色灯光。当XL9信号机LXJ吸起,需检查135/137道岔处于定位还是反位,当135/137DBJ吸起,表示道岔处于定位,XL9开放的是联锁表中第456条进路,发送器发U码,表示接车至9G2股道;当135/137DBJ落下,表示道岔处于反位,XL9开放的是联锁表中第455条进路,发送器发UU码,表示接车至8G2股道。

此时联锁表、信号机点灯电路、电码化编码电路三者逻辑是保持一致的。

二、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点岱沟站既有设计中联锁表与电码化编码电路都未考虑经股道中间出岔侧向进路,例如 XL9信号机只能接车至9G2,不能接车至8G2,即不存在图2中的第455条进路。此时联锁表、信号机点灯电路、电码化编码电路三者亦是统一保持一致的。在新建巴准线项目中,点岱沟全站新建联锁,在设计过程中联锁表与点灯电路按能够经过135/137道岔反位设计,但电码化编码电路中未考虑经135/137道岔反位的编码,致使电码化编码电路与联锁表、信号机点灯电路三者不一致,将导致当值班员办理图2中第455条接车进路时,机车收不到码,危及行车安全。解决方案是电码化编码在发码条件中接入135/137DBJ继电器,当XL9信号机经135/137道岔反位接车时,机车能收到UU码。

三、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联锁表、点灯电路和电码化编码电路逻辑统一的重要性。联锁表说明了一个车站能够办理什么进路,办理进路的方式,并在联锁表中表示了信号机能够显示什么颜色的灯光,代表的意义;信号机点灯电路要与联锁表中的信号机显示一栏相符,但信号机的灯光显示和机车信号(即电码化编码)不是一一对应,但代表的意义必须一致;电码化编码与联锁表中的进路相对应,能够办理什么进路就应当能发对应的码。

在工程设计中容易将联锁表、点灯电路和电码化编码电路作为独立的部分进行设计,应意识到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三者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否则将危及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TB 10007-2006,铁路信号设计规范[S].

[2] TB/T 2465-2003,铁路车站电码化技术条件[S].

[3] TB/T 3060-2002,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S].

[4] TB/T 1123-92,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编制原则[S].

[5] TB 100071-2000,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S].

[6] 皇甫云.ZPW -2000A站内电码化特殊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0,(5).doi: 10.3969/j.issn.1004-2954.2010.05.033

上一篇:密闭式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试验研究 下一篇:浅述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现状及健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