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

时间:2022-10-06 06:27:03

谈企业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5-090-02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管理具有全局性,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管理;财务管理具有局部性,侧重于资金运动即价值方面的管理。因此,企业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存在差异。

一、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盈利。的确,企业从成立的那一天,就面临着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死亡、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企业只有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获利,只有获利才能发展,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才能谈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我们可以把企业管理的目标概括为生存- 获利- 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生存。企业能否在市场这块“土壤”上生存下去,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以收抵支。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所需的各种资源,必须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要想从市场上换回货币,必须提供一定数量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企业为了维持其简单再生产,从市场上获得的货币至少要等于付出的货币量,否则企业没有足够的从市场上取得所需的各种资源,企业将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生产规模的不断萎缩,必然要导致企业的终止。因此,以收抵支是企业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二是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为扩大业务规模或满足经营周转的临时需要,可以向其他个人或法人借债,国家为维护市场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通过立法规定债务人必须偿还到期债务”,必要时实行“破产还债”。企业如果发生财务困难,即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就可能被债权人接管或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可见企业收不抵支,长期亏损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因此,力求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保持以收抵支、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与分化企业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平稳地生存下去,是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目标对财务管理提出的第一个要求。

2.获利。企业只有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不可否认,企业应该把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与社会环境,繁荣市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作为管理目标。但是获利才是企业最具综合力的目标,也是企业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获利盈余是收入抵补支出后的余额,是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因此,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最大限度地使其获利是企业管理目标对财务管理提出的第二个要求。

3.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需求结构、消费观念以及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企业,如果跟不上市场变化步伐,不能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能扩大化市场占有率,企业发展将处于停滞状态,停滞就意味着企业将被淘汰和终止。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求不断地扩大投入,而投入的扩大又是以不断增加盈利和筹资来源为前提的。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综合实力,为此,需要付出货币,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予以支持。因此,企业能筹集到足够的用于自我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企业管理目标对财务管理提出的第三个要求。

4.企业价值最大化。生存、获利与发展是企业管理一般性目标和最基本的战术性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较深层次的战略性要求。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资金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企业劳动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和企业所负社会责任兑现率最大化的

最佳组合,其中,资金所有者包括资金所有者和债权人;企业劳动所有者包括企业管理者和一般工人;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将来要为劳动者( 雇员) 提供住房、医疗、教育和其他福利方面所负的责任。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目标,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即生产、销售、财务、人事各职能系统,以及高级、中级、基层等各管理阶层,尽管他们各自的具体管理目标不同,但总目标都是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生产管理基本目标体现在如何以较少的费用实现收入最大化,并确保现金流入;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人事管理目标是如何人尽其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目前理论界认识不一,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有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两种。我们认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1.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人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也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其理由是:

(1) 股东( 或所有者、投资者) 创办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不仅表现为企业的利润,首先表现为企业资产的价值。利润增多了,如果随之而来的是资产贬值,则潜伏着暗亏,对投资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2)这一目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

(3)这一目标体现了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有助于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4)企业价值可以通过股票市场价格来反映,便于股东监督。

(5)这一目标有利于协调股东、公司利益关系等等。

但我们认为,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符合我国国情。首先,在我国众多企业中,上市公司只不过一千余家,所占比重甚小,而大量的非上市公司是不能采用股票市价或每股市价这一指标衡量其价值大小的,因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其次,股东财产价值不是股票的账面价值,而是股票的市场价格。因此,股东财产仅是股票这种虚拟资本,股东只有将股票转让了,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财产所在。事实上,绝大多数股东并不关心这种虚拟资本的大小,特别是投机性股东更是如此。第三,我国证券市场股价波动受非经济因素 ( 特别是人为因素) 影响较大,致使股份严重地脱离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业绩。第四,企业经营者更关心的是产品能否及时卖出去,投入的资金能否及时收回来,能实现多少利润,今后该怎么办。而对企业价值是否最大化即股票市场价格是否上涨或上涨到尽量高的程度,不是其关心的重点。第五,如果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可能会引导企业从事“造假”活动,以欺骗广大投资者,如为了使股价上扬,他们可能同券商或主办机构或庄家联手搞内幕交易,使股价严重偏离价值而上升,这种泡沫式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符合我国国情。

2.利润最大化才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大致经历了“产值最大化”、“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多种目标演变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者,主要任务是执行和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对企业及领导人业绩的评估,均以产量或产值计划完成情况为依据。又由于在利润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分配制度,因此,企业实际上是把追求产值并力争在占用一定数额资产的前提下使产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国家逐渐缩小计划力度,对企业产销实行“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或“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利润分配制度也已经变革。如曾先后实行过企业基金制度(1978―1980年)、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制度(1980―1983 年)、利改税制度(1983―1986年)。虽然这些制度与统收统支的利润分配办法相比确实迈进了一步,即企业终于有了一部分可以自己支配的财力,但是企业真正可支配的财力实在太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明显提出财务管理目标问题,但实际上,多数企业是以收入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逐步由国家机构的附属单位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是自主经营、自主理财和自负盈亏的财务主体.利润分配制度由“承包经营责任制(1987年)”逐步过渡到“利税分流制度”,所有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追求利润的热情。因此,从企业管理情况看,财务管理都是以获取利润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使其最大化。必须指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简化表达,其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体,其内涵应该包括税后利润即损益表中的净利润;各个会计年度的利润或上年度利润的现值;按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计算的实际或预计的企业利润;占有和耗费一定数额资产(或资金)所获得的利润;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后、企业所得税后的实际利润或要求得到的目标利润。“利润最大化”中的“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是财务管理目标的量化形式,它可以通过若干指标来反映,如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销售利润率最大化、成本利润率最大化、资产利润率最大化和若干年度利润现值(或终值)最大化等。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是一种客观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

实现盈利并使之最大化是创立企业的直接目的。从宏观上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要,但就企业来说,企业管理目标是生存、获利与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和获取利润,才能保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本息,才能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以求得生存;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经营领域的规模,以求得发展,因此,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它是企业管理目标的具体化或组成部分。利润最大化符合经营者、所有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共同利益。

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财富增加越多。企业财富的大量增加,首先意味着企业经营管理者绩效优秀,必然会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赏识与信任,从而获得优厚的报酬和奖励。其次,意味着企业所有者有能力偿还债务的本息,如果债务人不能获得足够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就会发生财务困难,从而可能使债权人发生坏账损失,使企业筹资出现障碍。最后,意味着企业对国家及社会贡献大。税前利润是计算应纳所得税的依据,税后利润是企业财产分配的基础,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不但是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保证,也符合经营者、所有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共同利益。利润最大化有利于企业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我们所说的利润不是静态的或某一年度的利润,不仅是生存,更主要是谋发展。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必须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利润最大化有利于广大职工为之而奋斗。首先,利润对广大职工来说,概念明确、客观、实在,因而容易为广大职工所接受或认可。其次,利润是一项综合性价值指标,它符合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的基本特点。第三,影响利润因素较多,如产品质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售后服务、产销结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以及税率等。这些因素虽然受市场影响,但企业和广大职工通过努力是可以控制的。最后,利润多少与经营者切身利益相关,就目前利益而言,利润影响他们的劳动报酬,从长远利益而言,利润关系到他们的继续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险、住房、子女就业等。利润最大化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上一篇:试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下一篇:企业财务报告现存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