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考试常见主观题的答题要求及技巧

时间:2022-10-06 05:58:40

初中思想品德课考试常见主观题的答题要求及技巧

摘 要: 中考改革,政史命题的革新,主观题更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是这是广大学生感到困惑的。本文对中考政治的主观题进行探讨,总结方法,找出规律,希望能给广大同行和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 政治中考 主观题 答题要求 答题技巧

伴随着我省中考改革——政史开卷考试,相应的政史科命题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近几年的试卷构成来看,思想品德课的试卷基本上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构成,选择题的作答形式比较简单,而非选择题就是主观题的答题复杂得多。因为其答案能够直接从课本上找得到、抄得到的越来越少,加上非选择题(主观题)的回答更能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这些年试卷中主观题的分量都在56分(总分80分),这些正是考生常常感到困惑的。下面我就中考开卷考试中常见的主观题的类型及答题的要求与技巧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行家里手斧正。

1.直问式简答题

一般以“是什么”“怎样做”“有哪些”“何关系”等形式提出问题。题目要求明确、具体,解答此类题型一般采取演绎法,对每一个考点从概念的内涵(定义)出发,掌握外延的各要素,形成知识的网络化,这样答题就得心应手了。解此类题的关键是“简明、准确、完整”。“简明”是指答题时应尽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答案的要点列出来;“准确”是指在简明的基础上要求所答的内容必须科学、符合题意,使用的语言要尽量专业;“完整”即答案的要点必须齐备,每一层含义都不可缺少。

例如:最近,小刚的班里来了一位英国小男孩David,很快小刚就和他交上了朋友。David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不断向小刚学习中国文化,并且把英国文化介绍给小刚。虽然他们有时会出现矛盾,但相处得比较开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假如你是小刚,你会向David主要介绍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文化?

(2)假如你被选为中国文化大使,那么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解析:对于第一问,你熟悉哪些就介绍哪些,尽量拣重要的和有影响力的。对于第二问,我们既要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又要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差异性。

答案:(1)武术、京剧、书法、剪纸、春节、端午节等。

(2)①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②大力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③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

2.实例分析题

这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的一种题型。实例即实际的事例,由此它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案例、历史事件、现实问题(热点、焦点)等。解答此类题型要认真审阅题目及材料,结合问题,发现材料中能够解答问题的条件,这是答好这类题的关键。然后对症下药,结合教材找到答题的理论依据,有针对性地解答题目。此类问题的作答要求一般都很直接、很具体,尽量不作偏题和绕题的侧面回答,这样可以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简明扼要。

例如:农民甲于2006年5月4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400元买了一头小牛。5月8日,由于一时疏忽,小牛从家走失,走失的小牛恰好被邻村的农民乙拾得并将其赶回自己的家中。乙还对他人说这头牛是自己从集市上买来的。6月5日,乙牵着拾得的小牛到集市上去卖,正好在路上遇到甲,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

阅读材料,请回答:

(1)农民甲和乙,谁取得小牛的手段是合法的?

(2)农民甲和乙,谁对这头小牛享有所有权?请简要说明理由。

(3)乙欲出卖这头小牛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4)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样判决这起民事纠纷?

分析:本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农村学生,读完材料后,就觉得这好像是自己村或者邻村发生过的事情,对问题有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解答此问题,可以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答案:(1)农民甲取得小牛的手段是合法的。

(2)农民甲对小牛享有所有权。因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返还原主。

(3)乙欲出卖这头小牛的行为不合法。因为乙的行为属于侵犯甲的财产所有权的违法行为。

(4)如果我是法官,我将判乙将小牛归还给甲,同时,甲要承担乙喂养小牛一个月的费用。

3.辨析题

顾名思义一辨二析。首先,要判断,摆明观点;其次,分析要全面、多角度,要有组织、有条理、有层次,重点突出,说明得当;最后,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尽量避免口语化。

4.正误混杂型辨析题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材料,对该题观点进行判断分析,解答时要注意从多个方面入手,点明自己的观点。(2)回归教材,找出解答此问题的相关知识要点,注意对教材知识认真搜索,仔细排查、找准、找全所需要的知识点,合理组织答案,防止知识点用错、遗漏、不完整。(3)答题时要语言简练、条理清楚。

例如:(辨析题)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如何看待学生做家务”为主题,向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家长的看法主要有三种:(1)学生应该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2)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做不做家务无所谓;(3)学生读书已经很辛苦,没有必要再做家务。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就是一道复合型辨析题。题中涉及三种观点,实际上是关于青少年有没有必要做家务的讨论。解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观点,其次分析青少年做家务的必要性。

答案:①赞同(1)的看法,不赞同(2)(3)的看法。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青少年中家庭生活中为父母分忧、对家庭尽责的具体表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忧是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利于青少年树立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以上只是对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科考试试卷中出现的主观题题型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远远不够,况且中考的命题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大家夯实基础,把握规律,善于总结,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上一篇:幼儿注意力分散因素的观察及对策 下一篇:浅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