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求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15 10:27:11

如何追求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关注教学,必须追求有效,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从选择有效教材、设计有效环节、把握有效提问、进行有效调整四方面出发,通过有效教学,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 幼儿集体教学 有效教材 有效环节 有效提问 有效调整

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优质、高效、让幼儿学有所获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还要重视幼儿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逐渐地,我们认识到:关注教学、追求有效,只能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一、关注兴趣,选择有效教材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让集体教学活动在有效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精选教学内容是关键。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教材的质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再次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这套教材能否被孩子接受。最后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此外,教师在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譬如在一次指导青年教师实施数学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量》中,青年教师认为“5以内的数量”这个概念对中班幼儿来说太简单,一堂课的时间如何安排呢?于是我着重引导她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启发她思考这里还蕴涵哪些教学的价值?通过静心思考,青年教师竟寻找到不少蕴涵在里面的教学价值,如可以对5以内的数字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或者从大到小的排序,可以对5以内的数字进行比较大小等,这样教学内容就会“丰满”许多,而且正确把握住教学价值,真正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二、注重引导,设计有效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宜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分科教学,创造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条件,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由“被动”到“自主”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自我学习的方法:收集资料、上网查询、自己观察等。在自主学习过程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知识,学习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如在实施科学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时,我认为仅是课堂上介绍环境保护、环境污染这两个比较广泛的话题,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经验,孩子未必感兴趣,而且我所收集到的资料未必全面,所以在活动前我发放调查表,请孩子回家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以绘画的形式在调查表上展示。由于这些资料都是孩子们自己收集的,而且与父母一起交流过,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发言十分踊跃,讲起来都头头是道,而在相互的交流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有了更全面的、更系统的认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2.由“预设”到“生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带有“三分之一的确定与三分之二的不确定与新事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教学计划实施得是否标准、完美,还应该关注幼儿学习的热点、兴趣点,当然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师幼互动中,根据随机出现的情况,有目的、有根据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即时生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从而保持高度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如:在实施教学活动《动物的本领》时,我无意中听到孩子们的这样一段讨论:“鸟可以在天上飞,那飞机在天上飞是不是学鸟的呀?”“那当然啦,人们就是根据鸟的飞行设计出了飞机呀。”原本这堂课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一些本领,听到这段谈话后我灵机一动,增加一部分教学内容:“我们还通过动物的一些特殊本领发明了什么东西?”我的提问引起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他们说得不亦乐乎:“潜水艇是学鱼的本领。”“雷达是学蝙蝠的本领。”“坦克的炮筒就像大象的长鼻子。”……孩子们互相交流着、探讨着、学习着,从中不断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

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活动中敏感地捕捉蕴涵于其中的价值,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让孩子在自由、自主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从而获得有效发展。

三、把握尺度,建构有效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提得好即教得好”。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而一个无效的问题能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越说越绕、越问越糟,最后导致活动的失败。为了提高提问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提问的程度

提问要清晰、简短、围绕中心。一个好的问题首先应该是适应幼儿现有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即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并且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实践表明,能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大多是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不能太空洞。

2.提问的方式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目的性,力求少而精,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紧扣教学重、难点,反映幼儿的实际需要。同时提问要灵活多变,注意多样性。提问还要注意避免单调重复,可多角度、多方式地变换提问方式。在一个大问题后紧跟几个辅小提问,特别是能激活幼儿思维的追问性提问,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3.教师的评价

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应加强有指导的评价。如果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一律用程度相当的肯定给予回应,全是诸如“很好”、“真不错”、“你真棒”之类,便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不恰当的反馈。教师要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如:肯定正确的观点,并进一步诱导追问,激发幼儿再思考,或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幼儿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幼儿思维的大门,提高课堂效率。

四、学会反思,进行有效调整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对教学的不断反馈——调整——再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阶梯。那么如何做好反思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1.培养凡事反思的习惯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养成每天反思、每事反思的习惯,并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在反思中不应只对教学的现象进行分析,更应关注“原因分析”,这是一种“为什么”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正确改进的途径。

2.采取多途径的反思方式

可以向其他老师讲述自己教学的方法与体会,从中发现问题,或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发表意见,从交流中反思教学的得失。同时,还可以听优秀老师是怎样上课的,阅读优秀教师的教案,并与自己的教案、教学进行比较,这样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反思而反思,为了调整而反思,要提倡在反思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分析教学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这样反而让反思者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幼儿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总之,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的风格等。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因此,教师要力求在“教”与“学”中寻求一种和谐。关注教学,追求有效,通过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有效教学促进幼儿发展,这是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的一种存在价值。

上一篇:巧借社区资源,共育幼儿发展之花 下一篇:浅论幼儿注意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