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SR方法论的空间管理三维模型

时间:2022-10-06 05:43:00

基于WSR方法论的空间管理三维模型

摘要:空间管理是设施管理(FM)整合人力、资源、技术、进程等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降低空间成本和优化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为从整体上认识这三项空间管理资源间的关系,本文采用WSR方法构建空间管理三维要素模型。从物理W(空间)、事理S(管理流程)、人理R(人员)三个维度对空间进行系统分析,为空间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空间管理 WSR方法论 三维模型 要素分析

设施管理(FM,Facility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成本下,给组织提供支持业务和高品质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基础设施、空间、环境、信息以及支持。空间管理是设施管理整合人力、资源、技术、进程等的主要方式之一,组织所拥有的空间必须经过合理的安排达到最优的利用效率。本文基于WSR方法,从空间管理的实施过程和内容等方面考虑,构建空间管理三维要素模型,从物、事、人等方面对空间管理中各种影响要素进行系统、完整地分类,并对其内容进行分析。

1.引言

空间管理作为设施管理的一大重要内容,具体涉及空间需求分析、空间规划、空间使用等。空间需求分析和空间规划是空间使用的基础,空间使用是将规划好的空间发挥效用的关键。空间成本通常是组织运作的第二大成本,有关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空间管理可以使大多数企业效率得到提升并走向成功。高效的空间管理可以发挥设施的最大效用,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同时可以降低空间成本和优化空间利用率。因此,对企业来说高效的空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从国内外空间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现在空间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第一,空间管理意识有待加强。我国设施管理发展较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是十分丰富,虽然现在慢慢地认识到了设施管理的重要性,也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但较少的涉及空间管理内容,并缺乏对空间成本的充分认识。第二,虽然国外相对于我国来说较早较多地涉及到了空间管理方面的内容,但大多数都是针对空间规划方面的,而很少涉及到使用过程的管理。引用Tae Wan Kim(2013)提到的三个例子之一,就是韩国的一家建筑公司准备搬迁总部,在设计过程中,一位副总要求扩大建筑面积容纳更多员工,而总裁认为应该减少面积,两方面的要求让设计者十分为难,这就是没有一个合适准确的空间管理模型来支持决策而造成的问题。因此,空间管理的综合管理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空间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优化空间满足现有活动的需求。

2.空间管理WSR三维模型

空间无论是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还是其中的某一个阶段,都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如空间自身需要进行需求调查和规划,内部空间需要进行布局。空间是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场所,而且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空间应该从功能方面来满足不同活动的要求,总之,空间管理特别是在空间使用环节中十分复杂,且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需要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空间管理特别是空间使用管理,这样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全面细致地从各个方面来考虑,而且不会造成混乱的现象。本文根据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将空间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从三个维度来分析,并结合活动理论,对不同维度的属性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基于对空间和活动的物理组成W、建筑空间生命周期阶段构成S,以及参与群体R分析后得出如图1所示的空间管理三维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分析空间管理或者空间活动中所涉及的空间本身的各方面内容属性,参与人员的各方面特征,以及活动本身的各项属性和特点。当发生问题时,可对映三维模型综合分析找出问题对象,问题利益相关者和空间方面的相关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解决。

3.空间管理三维模型要素分析

3.1空间管理三维模型W(物理)要素分析

物理维,主要包括空间和活动两方面内容。空间物理维度就是本文所研究的办公空间,主要分为主要办公空间,接待办公空间,办公支持空间和办公交通空间四大类,这四类空间构成一个建筑实体,建筑实体又有体单元构成,体单元包括边界系统,空间系统和功能系统三大系统组成,体单元的形成必须由一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现状属性构建而成。活动物理主要分为与工作相关活动,社会相关活动和生理相关活动,活动的不同特点由组织、物理环境及个人三个方面共同作用,每一项活动都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如权重、频率、持续时间、位置和设备等。

3.2空间管理三维模型S(事理)要素分析

事理维,主要指空间管理的流程。空间管理流程可大可小,大的空间管理流程指的是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从刚最初的空间需求分析,到针对分析后的结果进行的空间规划,之后对规划的空间计划进行实施并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空间的布局修改等工作,最后直到组织搬迁出整个建筑。而在空间流程的各个过程中间,空间使用阶段持续时间最长,空间使用也是直接影响组织效率的活动。空间使用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这样才能使空间使用管理更为有效。空间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3.3.空间管理三维模型R(人理)要素分析

人理维,主要指与空间对象有关的团队或者个人。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团队的角度来看,组织中的团队一般具有规模、性质和历史等属性。

个人的自然属性影响人生理方面的活动,而社会属性影响人在社会方面的活动,在办公环境中,社会属性对活动和空间等的影响较大。而人的社会属性在办公中,主要和人的一个职位等级有密切关系。空间活动中组织内的员工社会属性十分重要,而组织内的员工的社会关系存在正式的非正式的,往往正式的组织活动多以正式关系为基础,而正式关系以员工的职位、部门等相关等级有直接影响。

空间管理组织中的许多活动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组织中的团队具有许多特殊的属性。团队的规模是指一个团队的成员数量,规模的大小不仅决定了对空间大小的需求,而且对活动时间的要求也不同,活动时间的灵活性也相应不同。团队的历史是指团队从成立开始经历的一些活动和变化,团队成立的时间越长,团队间的默契越明显,从而对于活动时间的要求就越少,团队历史越相似,进行的活动越相同,更需要类似的空间。团队的性质是指团队的构成方式,主要为团队内的成员个人属性。若一个团队的成员都是职位等级较高的高端人员,则该团队活动的优先级较高,空间使用必然会优先满足该团队的需求。由此可知不同的团队属性对活动和空间利用的影响均有不同。

4.结束语

本文提出基于WSR的空间管理三维模型,包括物理维度、事理维度和人理维度。该模型提供一种分析空间管理或空间活动所涉及的空间本身的各方面内容属性、参与人员的各方面特征以及活动本身的各项属性和特点的方法。在空间管理过程中,可以对应三维模型综合分析找出问题对象,以及利益相关者和空间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制定合适的措施。本文对空间管理要素的分析能够指导实践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为实践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工作方法,对提高空间管理绩效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IFMA(2005),Spac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Benchmarks,IFMA,Houston,Tex.

[2]IFMA(2010),The Facility Management Handbook 3rd Edition,Houston,Tex.

[3]Kim T W,Rajagopal R,Fischer M,et al.A knowledge-based framework for automated space-use analysis[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3,32:165-176.

[4]高飞.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5]王鹏.新型办公空间设计研究,2007,天津大学.

上一篇:内蒙古产业结构与GDP实证分析 下一篇:微软招聘题赏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