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活动管理保障的评价

时间:2022-10-06 04:17:55

对区域活动管理保障的评价

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管理上的支持。对区域活动的管理保障评价,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区域活动的空间保障

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较为充足的活动空间。如果没有适度的空间做保障,区域环境的创设就会成为问题,区域活动的开展就无从谈起。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利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幼儿园整体布局和活动室空间均较为宽敞,能够满足全体幼儿的活动需要,并能较科学、充分地利用。

(2)幼儿园整体布局和活动室空间情况一般,班级内幼儿人数与空间尚能匹配,教师能较合理地规划和利用空间,保障一般活动的需要。

(3)幼儿园班级空间狭小,班额较大,无法将空间进行合理分割,但教师能够分时段合理利用室内外空间,适度开展类似小组活动的区域活动。

(4)幼儿园班级空间特别狭小,班额过大,无法将空间进行合理分割,不能开展区域活动,也几乎没有区域活动。

二、区域活动的时间保障

要保证区域活动的质量,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至关重要。只有让区域活动时间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到合理的比重,才能满足幼儿的自主性发展的需求。然而,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因为各种原因,一日生活中安排的集体教学活动比例过重,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所占比例太小,甚至有的园所完全忽略幼儿的游戏时间和区域活动时间,这成为制约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时间的现状:

(1)一日活动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比例适当,每天有不少于一个小时的区域活动时间,区域活动质量较高。

(2)每天教师都能挤出时间让幼儿进区活动,但活动时间较短,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跟进,活动效果一般。

(3)课程较满,每周能有几次区域活动,但时间不定,没有计划性,比较随意。

(4)重教学,轻游戏,几乎没有时间开展区域活动。

三、区域活动的物质保障

开展区域活动需要购买较多的设备,投放丰富的材料,这就需要幼儿园的资金支持。比如每个班级需要配备足够的玩具橱,配备适量的托盘、篮子、地垫等材料,还需要配备一定的积木、益智玩具、实验材料、图书等玩教具。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图书室、科学发现室等公共活动室中,更是需要幼儿园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相关的器材和设备。具体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是否为各班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玩具橱、托盘、地垫等基础设施设备。

(2)是否为各年龄班配备了充足的图书、积木等玩教具材料。

(3)是否根据需要补充了足够的自然材料或半成品材料。

(4)是否根据各专用活动室的需要配备了适宜的设备和材料。

四、区域活动与课程的融合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的一部分。现阶段有些幼儿园由于对区域活动缺乏认识,存在区域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对区域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研究,没有把区域活动当做园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这方面的评价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

(1)把区域活动和主题教学活动同等看待,都视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目标、有计划、有统筹安排和评估检查、指导。

(2)把区域活动简单等同于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幼儿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不能自由地开展活动,评估检查和指导缺乏针对性。

(3)区域活动与日常课程割裂开来,是教师随意安排的活动,没有幼儿园的评估检查和跟进指导。

(4)区域活动成为纯粹的自由活动时间,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幼儿园也缺少必要的评估检查和指导环节。

五、区域活动的教师培训或教研支持

相对于教学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高,而这又恰恰是现阶段很多幼儿园老师最欠缺的,因此,需要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做支持。这方面的评价可以有四个层次:

(1)围绕区域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指导有持续的培训计划和教研计划,或者以研究课题引领日常教研活动,针对性、实效性都较强。

(2)能够根据需要开展一定的教研和培训,但培训内容不够系统,研究缺乏连续性。

(3)有时安排区域活动的教研或培训,但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4)重视集体教学研究,轻视区域活动教研,没有区域教研的计划和内容。

六、区域活动的评价机制

幼儿园的评价决定着教师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如果幼儿园的评价机制中没有区域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那么教师就不会对该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现阶段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幼儿园评价体系中,有科学合理的、专门针对区域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指标,能对教师工作起到应有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2)幼儿园评价体系中,有针对区域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但所占比重太小,不能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3)幼儿园评价体系中,只有很少针对区域活动的评价指标,较为笼统,幼儿园对该项工作也不够重视。

(4)幼儿园工作评价体系中,基本没有针对区域活动的评价指标。

上一篇:礼仪教育“入心”的思路探寻 下一篇:《家庭教育》及其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