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及其现代意义

时间:2022-07-05 08:13:17

《家庭教育》及其现代意义

《家庭教育》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的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出版于1925年,被陶行知高度评价为“系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这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至今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一、《家庭教育》内容精要

全书分13章,陈鹤琴先生在解读了儿童的心理和学习的性质与原则的基础上,全面而详细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

陈鹤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即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合群的、喜欢称赞的。先生认为,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的刺激”,因此,儿童的学习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给予孩子适宜的刺激;要实地施教;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坚固;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不要有例外;小孩子学习事物要自己学。

据此,《家庭教育》一书中,细致入微地列出了包括生活、游戏、社会性的培养以及对小孩子的责罚等诸多方面的原则,并配之以详细的实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因此幼儿教育始终把对幼儿的“体育“放在首位。其中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陈鹤琴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而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陈先生十分注重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列出了二十五条详细的原则,涵盖了洗漱习惯、吃饭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等方面。

先生认为,小孩子应该从小开始天天刷牙,如果孩子不愿意刷,父母要用种种方式去暗示他。此外,先生还对小孩子洗漱的地方、用品及方法等都一一做了详细介绍。总之,“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洗漱,以清洁为主,不可敷衍了事”。

因为小孩吃饭习惯不好而苦恼的父母不在少数,如何培养小孩子良好的吃饭习惯呢?先生细致入微地作了系统介绍,例如,小孩子在吃东西以前和吃后都须洗手,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当的餐具和桌椅以及围巾。此外,小孩子进食应该定时定量,父母不应当因为小孩子要偷食物,就把食物随便乱藏,“如果父母藏东西的方法愈好,那么小孩子偷东西的本领也会愈大”。

充足良好的睡眠对小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先生十分强调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此外,排便情况也是判断孩子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先生认为,小孩子也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对此,书中都一一做了十分详细的介绍。

(二)给孩子创造游戏的环境

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十分注重对小孩子施以“游戏式”的教育方法,认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良好的设备”、寻找“适宜的伴侣”,在的选择上应该慎重,好的是“有变化而活动的”,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能够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和发展创造力,并且要牢固、不易损坏且具有美感。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尝试、探索新的玩法、新的游戏,从而有利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应该为小孩子创造多种游戏的机会,例如画图、剪图、剪纸、着色、穿珠、泥塑、玩沙等。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

陈鹤琴先生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由于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幼儿园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

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这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父母等流弊”。

此外,先生在书中还对父母应当如何责罚小孩子、如何对孩子施行待人接物等社会性方面的培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增加孩子的经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二、《家庭教育》的现代启示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时代虽然不同,但是陈鹤琴先生育儿过程中遇到和思考的问题,在今天依然会遇到,甚至还更严重。陈鹤琴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家庭教育》一书中所提出的原则和方法,依然是当今父母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也是当今学前教育领域应该借鉴和思考的教育专著,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

(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幼儿教育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应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专门的知识。因此提出“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普及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知识”。

先生研究幼儿教育从观察和实验入门。他首先以自己的儿子陈一鸣为对象,开始了他的研究工作。从一鸣出生那天起,先生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并作出详细的文字和摄影记录。他连续花了808天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具体剖析孩子的身体、动作、心理、性格和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家庭教育》一书中的一百多个例子,有73个是从陈一鸣身上观察总结出来的,“把别人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归纳”,每一条原则都有实例验证,极其严谨。因此,《家庭教育》是先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问题的结晶。

我国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往往注重经验积累,于是祖辈的育儿经验一代代流传下来。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中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那些传统的经验无法解答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解决途径。或许,陈鹤琴先生的亲身实践能够给予我们一点启示:采用观察等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实践性很强的幼儿教育中的种种问题。

(二)给幼儿创造一个游戏的童年

任何一个真正的儿童教育家,例如陈鹤琴先生,都极其重视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孩子的天性是好游戏的,游戏本应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违背孩子这一天性的做法举目皆是:父母牺牲了自己和孩子的休息时间,陪着孩子奔波于舞蹈班、小主持人班等各种课外兴趣班;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引导下,父母让孩子学习英语、珠心算、背古诗甚至读经;普遍存在的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孩子们牺牲了游戏的时间、牺牲了自由玩耍的时间,按照父母安排的进度,在枯燥甚至厌烦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一个本应是充满自由和快乐、五彩斑斓的美好童年。

因此,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意义,像《家庭教育》书中所述的那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采用游戏式的教育方法,给儿童创造一个真正的游戏的童年。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口头上说得多,行为上做得少”,给孩子列出诸多要求,而不去检讨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试图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而自身的业余兴趣却极其有限;教育孩子要有礼貌,而父母在这方面却做得不好……

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是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更应做到以身作则,这绝不是一个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要将之贯彻到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点滴中去,从礼貌、待人接物、生活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

总之,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一书中,在正确解读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养孩子的原则细致入微、贴近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即使历经时空,书中的很多观点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对区域活动管理保障的评价 下一篇:离园活动的有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