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宁皮影戏的教育传承

时间:2022-10-06 03:13:48

浅谈海宁皮影戏的教育传承

摘要:海宁皮影是中国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海宁皮影戏的教育意义及皮影戏的传承展开讨论,运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以及访谈的研究方法接触海宁皮影。结合实际方法就海宁皮影戏的教育意义展开分析。

关键词:皮影; 人文; 教育; 传承

一、海宁皮影戏概述

皮影戏盛于宋代,中国皮影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南派就是以海宁皮影为代表的。[1]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语言表达方面方面海宁皮影戏将官话与方言结合,唱腔方面保留了海盐腔和弋阳腔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曲调,流露着盐曲的影子,慢慢成为海宁的独特剧种。

而在影偶形象方面,海宁皮影保留了“少镂刻、重彩绘、单线平涂”的宋代“绘革社”影偶,绘画风格是中国画“工笔重彩”画法的直接运用。[2]鲜艳的服饰色彩,精细的表情刻画,灵活的人物关节衔接打造了海宁皮影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

二、海宁皮影戏的教育功能

皮影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强调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都是青少年阶段最需要接触和培养的几项能力,同时皮影戏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

(一)有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小组合作”以及“团队合作”。在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这个关键时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台皮影戏绝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单是负责皮影道具操纵的“灯底下”就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员,除了道具操纵以外还有负责演唱的称为“前声”以及掌管各类乐器的“上档”和“下档”。一台好的皮影戏不仅在个人的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合作。皮影人物的一举一动节奏踩准器乐伴奏和人声演唱,各部门紧密合作,才能为观众呈现一台精彩绝伦的皮影表演。青少年也能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收获友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正常情况一台戏需要两到三个“灯底下”,一个“灯底下”需要一只手操控一个皮影道具,也就是一只手要操纵三根皮影木杆,表演时还要考验手指的灵活程度,几根手指交替使皮影人物充满生气、活灵活现,撑起一台大戏实属不易。不仅皮影道具的操纵培养动手能力,皮影的制作也是一系列非常精细的工作。传统的皮影制作需要经历几十道复杂的工序,让青少年们参与到皮影形象的剪裁、雕刻、描绘等几步工序中能在培养其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细心和耐心。

(三)有利于审美水平的提高

皮影戏作为一门优秀的古老艺术,囊括了皮影的剪裁、雕刻、色彩描绘以及舞_美术、器乐演奏、戏曲表演、皮影人物动作设计等等,能在视觉、听觉上带来艺术冲击。青少年能在皮影道具制作上色的过程中,提高平面剪裁的操作能力以及色彩搭配的美学素养,在欣赏皮影戏的同时,提高对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接触与皮影戏相关的传统乐器,了解海宁皮影戏的独特唱腔特点,甚至学会唱几句经典的皮影曲调。皮影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散发着传统、原汁原味的魅力。

(四)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

皮影戏表演中一些具有难度的动作,例如一些包含打斗场面的剧目,该如何利用合适的操纵技巧将打斗翻飞的画面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中体现出来都是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来精心设计的。除此之外,皮影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剧目也会随着历史变迁重新编排。如海宁皮影艺术团编排的剧目《水漫金山》,依靠表演艺术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让新兴剧目呈现,让经典剧目再现。在对皮影戏的剧目编排有一定了解后,青少年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改编故事,甚至可以新编一个皮影剧目,为皮影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五)有利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

虽然海宁皮影戏是留存下来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下得以留存至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信息时代,电视电影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皮影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人来保护传承,通过一些皮影文化活动,让青少年们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好的同时,树立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将老祖宗赋予我们的财富继续传承给后代。

三、海宁皮影戏的教育融入方式

固然海宁皮影具有较好教育意义,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教育融入方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开展校园皮影文化活动

中小学校方、民间皮影团体以及政府三方合作。在各大中小学开展特色的皮影艺术节等皮影相关的文化活动,邀请富有经验的皮影艺人为青少年们带来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并提供皮影的简单制作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皮影的由来、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皮影知识,了解皮影戏的发现状,在接触之后发自内心地去宣传、保护皮影,引导学生更深入接触了解皮影,爱护皮影,培养中小学生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人翁意识。

(二)皮影元素融入中小学艺术课程

现今的中小学生教育不仅是注重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基础教育,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也占到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很大一部分。皮影戏本身就是多种艺术的融合体,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皮影拆分为不同单元。在音乐课上可以开设海宁皮影戏的唱腔专题,为学生们介绍海盐腔和弋阳腔的历史;在美术课上可以开设皮影人物造型分析、舞台表演设计等专题,让孩子们在上课时间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

(三)海宁皮影戏编入乡土教材

乡土教材即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在重视学科教育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对青少年在本土文化知识上的教育和引导。海宁皮影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是浙江皮影的典型代表,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将其编入乡土教材是对当地本土文化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乡土教材能增加学生对本土知识的了解和关注,从而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3]让学生们在教材中读懂艺术读懂历史读懂乡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思嘉.海宁皮影戏光影人生[J].今日浙江,2015(6):60-61

[2]姜尚礼.海宁皮影戏的特色与传承保护[J].如皋・首届全国木偶皮影艺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3]蔡伟、孙娇.乡土教材的德育教育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1):8-9

项目基金: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56024);

2.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3.中国计量大学第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张雅维,女 ,1996年5月18日出生, 浙江金华人, 汉族,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上一篇:低氮燃烧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析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