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鄂尔多斯》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2-10-06 03:10:27

民族舞蹈《鄂尔多斯》的艺术魅力

少数民族素有能歌善舞的传统。对于他们,舞蹈不是生活之外的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无论宗教祭祀、婚丧嫁娶、丰收节庆、社交恋爱、游戏娱乐,乃至生活中的各种重要事件,每每都有歌舞相随。

在我国的民族舞蹈中,流传最广又最有代表性的,要首推贾作光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的开场:“一对男女舞者似乎是突然从舞台的侧面跃然而出。他们双手插腰,肩膀有力地一抖动,向后退去一小步,然后猛地转身,再跨到更远的位置。就这样,一对一对,男女舞伴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宽大的蒙族长袍的下摆随着舞蹈的进行向四边散开又收拢,好似草原上向风而舞的青草和花朵。”“从他们的舞蹈里,你能充分感受到一个新生国家的自信心。因为那舞跳得不紧不慢,节奏里有欢乐但并不浮躁,身体的律动里有力量却并不失去温柔。舞蹈是一个舞步接一个舞步,一点点地渗透到你的心中。舞蹈跳完的时候,你就好像已经结识了这个开朗民族的一个个好朋友……”

《鄂尔多斯》的音乐是从富有节奏力度的民歌改编而来,由慢板、快板构成,简明的两段体结构一气呵成。舞蹈的基调与性格充分体现了音乐的这种特征。动作语汇以“大甩手迈步”、“插腰抖肩”为主,同时还把喇嘛教的“鹿神舞、散黄金”等动作加以变形和运用,以强化动作粗放、有力的质感。无论是慢板中抒情的长线条动作,还是快板中活泼欢快的跳动,都表现出了马背民族特有的气魄和性格。整个舞蹈简明、洗炼,情感饱满,宛如鄂尔多斯草原上初生的太阳向大地投来的第一缕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和美好。

1923年4月,贾作光出生在沈阳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全家靠做小职员的父亲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可是,清贫的生活并不必然地会剥夺一个快乐的童年。幼年的贾作光在生活与大自然中接受着最朴实的教育:从元宵节的秧歌队里,从百艺杂呈的庙会上书场上,从玲珑精巧充满奇思妙想的民间小玩意儿当中获得了最初的艺术启蒙。也许命中注定要成为舞蹈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踏进了州映画协会(长影制片厂前身)的“少年舞蹈班”。在这里,欧洲古典音乐、世界美术名作、严谨的古典芭蕾、自由而富于挑战性的现代舞一一向他走来。但最让他铭记心底的,还是日本著名舞蹈家石井模先生的教诲。这位出身德国表现主义现代舞学派的日本导师,提倡舞蹈者用自由的身体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看法。“自由身体”的舞蹈观,深刻而广泛地界人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贾作光一生的艺术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加革命后的贾作光随着吴晓邦来到内蒙草原。几乎在他第一眼见到大草原的那一刻就决定留下来了。美丽壮阔的内蒙草原上,翱翔的雁阵,奔驰的马群,庙檐上的风铃,喇嘛庙里的跳鬼,牧马人豪放的性格、朴实的劳作,赛马场上的骑射、摔跤,给贾作光以无尽的美感和不竭的激情。他要为草原放歌,为牧马人舞蹈。自40年代起,贾作光先后创作了《鄂伦春舞》、《鹰舞》、《马刀舞》、《牧马》、《雁舞》、《摔跤舞》、《骑士舞》、《鄂尔多斯》、《挤奶员》、《哈库麦》、《索伦》、《灯舞》、《嘎巴》、《盅碗舞》、《鸿雁高飞》、《喜悦》、《彩虹》、《海浪》、《任重道远》、《希望在瞬间》、《蓝天的诗》等近百个反映草原和牧民生活的舞蹈。这些作品在整整半个世纪里不知有多少舞蹈演员表演过,更不知让多少观众激动过。另外,贾作光还首创并规范了一整套蒙族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体系,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蒙族舞蹈语汇也多始于他。由于贾作光的杰出贡献,蒙族舞蹈才变得如此丰富和重要,蒙语中才有了专称舞蹈的词汇“布吉格”。贾作光的舞蹈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把它们缀联起来,可以看到民族舞蹈创作近半个世纪的变迁与发展。贾作光本人也将因他对蒙族舞蹈的历史性贡献而青史留名。

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创作演出五十多年来,已被鄂尔多斯人民普遍承认为该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了,不仅专业团体演它,很多工厂、中学和业余团体舞蹈也都演出,不仅受到当地人民的喜欢,也受到各族人民的喜欢。

上一篇:民族歌剧经典曲目《恨似高山仇似海》教学心得 下一篇:初探黑陶与剪纸的血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