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呼唤语文教学务本归真

时间:2022-10-06 03:04:16

素质教育 呼唤语文教学务本归真

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很流行的一种弊端就是――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这种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做法,可谓是舍本逐末。严格来说,语文教育没有真正切入素质形成与提高的规律与要旨。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扎扎实实做语文教学的本分工作。

一、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有:(1)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2)加强文学教育。(3)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4)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语言文化素质,至少应该包涵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操作运用语言的素质;二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涵养与创造素质。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生命力的集中所在。

现代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是要把人类现成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应是引导学生面向知识的形成过程去能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

二、策略的实施

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能力强人,可见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跟语感能力的强弱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培养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感的训练,应当贯穿在听说读写训练整个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的全部工作,也就是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而这恰恰是语文传统教学之精髓。时代渴望语文教学传统的回归,素质教育呼唤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策略实施的着力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抓好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学习语文的第一关口。目前,我们的识字教学状况不容乐观,说得再明确些,学生的识 字关并没有过好。学过的生字不巩固,大量回生;作文的时候,提笔忘字,连一些常用字也写不出,有时就用同音字、音近字来代替。语文作业中的错别字数量惊人,而且这次订正以后下次还会继续出现。这就告诉我们,识字问题,不但低年级要重视,要字字过关,个个落实,中高年级也不应该有丝毫放松,仍然要字字到位,个个巩固。对常用汉字,必须做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有几个问题是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辨析字的能力。因为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常常会出现各种混淆现象。我们怎样才能防止学生读错、写错、用错呢?我觉得,经常提醒学生注意生字与熟字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的共同点,区别它们的不同点,采用归类比较的方法学习新的生字。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辨析,可以帮助学生 准确掌握同音字的字形,了解字义,防止错别字的发生。

第二,要把字形结构的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对汉字,一般都认为难学,难记,难写,当然也难教。但大家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即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让 学生掌握了这一基本结构规律,识字教学就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就能教得生动有趣。第三,识字要与写字相结合。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写字是巩固识字的好方法。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既巩固了识字,又练习了写字,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的问题是普遍存在重认记轻写字的现象。教师应当懂得,让学生口说几遍,不如手写一遍。另外,写字要安排在课内进行,但写的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不能太少,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抓好词语教学

词和句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无论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词和句的理解和运用。鉴于词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对词语的理解、辨析和搭配提出几点建议:

(1)词语的解释要全面、准确、到位。

词语解释常犯的毛病是解释词语中的一部分意思,疏忽或遗漏了词语中某个重要的内容,这种情况在课堂 教学中还相当普遍。解释不完整造成学生理解不全面,不准确,从而导致词语运用不恰当,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2)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①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②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理解词语。语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③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

3.加强语段诵读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重视诵读,原来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

吟诵,是一种能充分传达文章情意的自然读法。不求声音宏大,但求读得清爽自然,不求普通话标准(标准当然好),但求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使文中之意皆出于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这种吟诵的读法,是体会文章意蕴情感的桥梁。

当然,培养语感,学生还必须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理解是前提,重复是关键。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重复,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才会在头脑中固定下来,才会在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才会出现技能化、自动化,于是语感才会形成。没有重复,也就没有语感。

总之,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就要重视文本,重视语言,重视语境,重视诵读,重视习惯,重视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一花独秀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下一篇:培养感恩之心,激发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