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不同阶段的训练特征研究

时间:2022-10-06 12:43:27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不同阶段的训练特征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从武术散打运动的特征来体现对武术散打运动员不同阶段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散打;阶段特征;分析

1.前言

本文以参加过省级比赛的十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分析和讨论,研究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年龄、出成绩的年龄、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年限、最佳竞技年龄区以及各个级别的年龄特征。来探讨我国当今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年龄特征和成才的年龄规律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旨在为我国各层次散打运动队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预测、科学而合理地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使我国散打运动更加稳步健康的快速发展。

2.结果与分析

2.1武术散打运动特征

2.1.1散打运动的时间特征

散打作为竞技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每局比赛里,要尽可能地重创对手以期获得优势胜利,或尽可能多地击中对手以点数获胜。根据散打竞赛规则,国内外的散打比赛(商业性比赛和团体赛除外)都是采用三局两胜制,即在一场比赛里先胜两局(优势胜利除外)的选手获得胜利。每局净打三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

2.1.2散打运动的空间特征

散打运动的比赛是在高60公分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的,双方运动员必须在激烈的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中保持自身的平稳,一方面要尽可能通过合理技战术的应用击中,摔倒对手或迫使对手下台,又要防止自己在快速移动中滑落或被对手击落擂台(竞赛规则规定一方运动员下台,台上的运动员得两分,如果在一局比赛中,一方运动员先下台两次则另一方获胜),所以,散打运动的空间特征首先表现在运动员的移动上,运动员在场上不仅要抓住每一次得分机会进行猛烈的攻击,而且在后退防守时要时刻注意自己在擂台上的位置,以弧线后退为主,既可以躲过对手的直面攻击,又防止自己跌落擂台或身处擂台边缘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为自己的反击赢得空间距离和时机。

2.1.3散打运动的体能特征

根据我国著名的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散打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具有按性别、年龄、体重分级和优势胜利的比赛特点,且在比赛中相持而无进攻动作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8秒,因而,间歇时间短、回合多、攻防转换快是散打比赛的显著特征,这样的项目特征决定了散打运动员的供能方式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功能为辅的混合供能,但由于比赛的复杂多变性以及实验条件的局限性,在实际比赛中很难对其功能特点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2.1.4散打运动员的体形特征

竞技运动就是要充分挖掘人体的潜能,逼近人体的极限,创造超人的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即与生俱来的天赋,它决定了一个运动员将来能取得的成绩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进行运动选材的依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即对潜在竞技能力的充分挖掘,它是让运动员表现出超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决定着运动员潜在的能力能否表现以及表现时间,充分程度和保持的年限,这也是为什么训练要科学化的原因。

2.1.5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各内脏器官(如心血管器官呼吸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等)的工作能力。它是人体承载运动负荷与强度的内在器官和系统,其功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与强度极限。由于在运动训练中,涉及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没有心率那样简便易操作,而且能够直接控制和反映运动强度,所以在运动实践中,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它器官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

2.2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不同阶段的训练特征

2.2.1基础阶段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特征有:训练体系多样化,培养运动员的专项兴趣及自信心;狠抓踢、打、摔单招及组合技术的规范性及实用性训练;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速度和耐力安排比赛时高度重视对抗匹配。

2.2.2专项提高阶段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特征有重视因势利导,培养运动员的特长技术;掌握全面的战术形式,促进技战术一体化;突出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训练;注重提高运动员的操作思维能力和调控状态焦虑的心理能力。

2.2.3竞技阶段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竞技阶段的训练特征有:围绕散打制胜主导因素突出针对性的训练;注重赛练结合来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以特长训练为中心来发展绝招;重视赛前的系统备战,力争创造佳绩。

2.2.4最佳竞技阶段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最佳竞技阶段的训练特征有:维持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比赛经验;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来维持运动员心理稳定;注重控制运动员的负荷水平,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促进机能恢复;以“得分”为中心,加强技术创新;精心调控运动员的体重来选择合适的级别比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在散打运动员不同成长阶段的训练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和专项特征,适时适度地开发运动员的潜能,使运动员竞技能力得以快速、有序地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不同性别和不同级别散打运动员的训练特征研究,使相关研究更加细化和深入。

3.2建议

3.2.1我国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取得成绩的最佳竞技年龄区为19-27岁。从理论上说:此年龄区可以作为散打运动员的最佳竞技阶段。并以次竞技年龄区作为散打运动队伍人才衔接,以保障我国散打运动队伍的长盛不衰。

3.2.2根据科学的理论并结合我国散打运动发展的现状,可以把我国散打运动员成才过程的年龄特点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年龄,在12-14岁这个年龄范围;专项提高阶段年龄,在15-18岁年龄范围;最佳竞技阶段年龄在19-30岁这个年龄范围;竞技保持阶段年龄在30岁以后。

3.2.3根据我国当今男子有散打运动员的成才规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有的训练体制和比赛制度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革,以有效地推动我国散打运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

[2]贺子文.技能主导类格斗一对抗性项群训练原理―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

上一篇: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剖析 下一篇:浅谈研究生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