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如何减负增效

时间:2022-10-06 12:35:50

历史课堂如何减负增效

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靠无限地延长时间来获得成功是愚昧的。为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教改,减负增效。我们知道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减负增效”首先从改革课堂教学开始,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减负的效果,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切实地改进教学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主要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的理想课堂,师生应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资源共享、行为互动、观念互促、和谐共进。在“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摆脱预设教案的束缚、敢于摆脱原定思路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应该在“民主”的旗帜下,使课堂始终充盈着人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但是,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放松更不能演化为放纵。实践中,放松,别忘了“明确的要求、到位的指导、适时的调控”,别让变了味的“活”、走了样的“动”迷惑了我们的理性,只有致力于营造充分而又合理的放松情境,才会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放开老师的手脚,才能构建轻松、民主教学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方向、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尽力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角色;学生则应在“欲罢不能”的参与状态中,主动探索新知、主动与人交流、主动实践操作、主动尝试创新。我们的课堂不能单一传授,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

二、教师“增负”换回学生“减负”,实现有效教学

在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教师的时间、精力投入多而教学效益低,其弊不在投入本身,而在于师生的所有精力、时间、追求都用在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以及超越身心承受力的加班加点上。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重视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对教师来说,其投入不仅在课堂,更重要的是在课外。

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的少投入、少讲,完全依赖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和有效预设。教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教材、课标,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否则便不能超越传统教学的思维束缚。对学生来说,面临着学习方式从知识获取向智慧发展的转变。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自身潜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创新上积极投入,才能有效地获得知识、能力和智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而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四、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保证学生足够休息时间

素质教育的三维理论告诉我们,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的减负,需要教师就要增效,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而真正要达到减负增效,“堂堂清”的教学理念和具体措施要求就是减负工作的创新理念,只有“堂堂清”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所以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加强教研,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是不布置、少布置作业的保障,否则减少家庭作业成为无稽之谈,无本之木。反之,如果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老师必然要布置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未达到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确实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

六、引导学生掌握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会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减负增效实施高效数学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相信随着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实施高效课堂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上一篇:让民俗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下一篇: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