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禅机 第5期

时间:2022-10-06 12:09:36

财富禅机 第5期

意外发现

乔利出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流浪几年后他找到一个贵族家庭,在厨房里当了一名小杂工。一天半夜,乔利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贵夫人第二天一早要去赴一个约会,要求乔利立即将她的衣服熨一下。因为实在太困了,他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油滴在了贵夫人的衣服上。

乔利被吓坏了,他就是打一年工也买不来那昂贵的衣服。贵夫人要求乔利赔偿,给她白打一年工!

乔利将那件衣服挂在自己的窗前以警示自己别再犯错。

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清除了。经过反复试验,乔利又在煤油里加了一些其他的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后,乔利离开贵夫人家开了一间干洗店,世界上的第一家干洗店就这样诞生了。

乔利的生意一发而不可收,几年间他便成了让世界瞩目的干洗大王。

启示:如今,干洗店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善于“意外发现”的乔利带来的成功。

时间与效率

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分析了为何“大型组织大而无当,毫无生气”后,得出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工作效率低,是因为我们给了这个工作太多的时间。”

帕金森描述了一位老太太花一整天时间,寄一张明信片给她侄女的过程:花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花一个小时找眼镜,花半个小时查地址,花一个半小时写明信片,用二十分钟考虑寄信时要不要带个……就这样,一个人只需三分钟就能干完的事情,却让另一个人花了一整天时间才干完,并且犹豫不决,疲惫不堪。

帕金森得出结论:“做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一件事情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情花的时间成正比。”换句话说,给自己很多时间做一件事,不一定能改善工作品质。时间越多反而越容易使人懒散,缺乏动力,效率低。一个学生平均成绩一直较低,家长只好让他修学分最少的功课。儿童心理学家却建议这个学生多修一些课。结果出乎大家意料,这个学生多修课程后,所有功课的成绩不降反升。事实上,这个学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打起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启示:时间多,事情并不一定能干得好。

说服力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里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不以为然,口头上答应,可没过几天,他家的猎狗又跳进牧场横冲直撞,咬伤了好几只小羊。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法官如此这般交代一番。牧场主连连称是。一到家,牧场主就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3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羊,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小羊,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地锁了起来。从此,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启示: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为他着想,让他也能从中受益。

需要一把剪刀

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此,比赛不得不断断续续地进行,缺少激烈紧张的气氛。为了让比赛更顺畅地进行,人们想了很多取球方法,都不太理想。有一位发明家甚至制造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仍没能让篮球比赛紧张激烈起来。

终于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球赛。小男孩看到大人们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筐的底去掉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大人们如梦初醒,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篮网样式。

去掉篮筐的底,就这么简单,然而这个简单的“难题”却困扰了人们多年。可见,无形的思维定式就像那个结实的篮子禁锢了我们的头脑,使得我们的思维就像篮球被“囚禁”在了篮筐里。于是,我们盲目地去搬梯子、去制造机器……

启示: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就需要这样一把剪刀,去剪掉那些缠绕我们的“篮筐”,生活原本并没有那么复杂。

上一篇:亲家太有钱,让我感觉不舒服 下一篇:欢乐养生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