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好数学的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06 12:03:23

让学生学好数学的教学策略初探

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些学生数学的学习成绩很糟糕。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做指导;有一些试验区中,成功的教学案例为教师所借鉴、所应用;有一线的教师许多自己独特的颇有价值的教学尝试。然而在一个班级中数出5~10个数学成绩比较糟糕的学生比比皆是。许多学生糟糕到已经不具备继续学习数学知识的知识储备,即连基本计算和基本技能都存在大问题了!究竟是教师的教学有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有问题?还是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引发的问题?鉴于以上现实,我想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教师都有必要好好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如何更好地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人学习必须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此问题,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些探讨,期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策略一:数学教学的定位应落实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上。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毕竟学生不可能一辈子都呆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另外,生活中还有许多知识课堂中不一定就能得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感悟,更有现实意义!

如,请看下面几道题目:

⑴在下列各数的里填上最大的数字,使它符合四舍五入法。

49985≈50万 177800000≈17亿

⑵用6、0、0、1、8五个数字组成五位数。

①只读一个零的最大五位数是( );

②两个零都读的最小五位数是( );

③写出你最喜欢的两个五位数( )。

⑶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小明从山下爬到山顶走了4200米,又从原路返回。上山花了3小时,下山花了2小时,上下山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米?

这些题目,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能,自己深入领会和感悟知识,我想做起来会有相当困难的!

策略二:批判接受新理念、新模式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科学创新的基础在于知识储备,因为创造不能凭空乱想,知之甚少或知之不多是无法创新的。惟有知之甚多,才能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肥沃而宽广的土壤。同时,还要锻炼思维的批判性,因为习惯和传统是创造的顽敌。这里并不是全盘否定,探究性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或教育理念。但任何一种先进的理念或模式均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早就有人指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容易造成两极分化,走极端的现象。能力好的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学习能力更好;能力差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探究学习,差的学生更差!实践证明:由于每个人具有的“数学现实”和思维水平不同,因此可以追求达到的水平也不相同。为了不让后进的学生“落下”,因材施教,对特定的学生采用特定的方法很重要。对于接受较慢,反应迟钝的一小部分学生采用个别辅导,多讲解,多领会也不乏是一种好办法。

如,我自己所教的一个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进行各种大胆地尝试。结果与另一个平行班对比分析进行研究时,发现了本班每次测试的成绩总是两极分化严重!好的很好,差的很差。在许多探究式的教学尝试中,有些学生经常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结果往往什么也没学会,差的就更差了!然而,不管是谁来我班借班上课,学生的配合总是那么出色!“思维敏捷,能力较好,素质挺高”这是许多听课老师所共同评价的! 但是,就有一些学生就不大适应“自己学习、自我发展”的学习模式,对他们我只能采用“新理念+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会知识。

策略三:善于挖掘学生的典型错误,教学生学会反思。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在认识上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至于“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则把其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尽管这些很有必要)。对待学习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的理念和策略。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快速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样,让学生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也能促进学生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深刻的思维品质得以养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他们明白为何出错,才能使学生以后避免重蹈覆辙。

如解应用题:“光明小学有男生216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60%,全校有多少人?”

有的学生解答如下:216×60%=216×0.6=129.6(人)

很显然这道题解答有误,人不可能为0.6个单位,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可以容易地解决此类问题。

又如,学了乘法分配律后,具体应用时,容易出现下面典型的错误:

1、 简便计算

①25×8×4×125 ②43×(100+2)

=25×8+4×125 =43×100×2

=100+1000 =4300×2

=1100 =8600

2、填空:乘法( )律: (a×b)×c=

学生的出现的情况是:

乘法(结合)律: (a×b)×c= a×b+ a×c

乘法(分配)律: (a+b)×c= a×(b×c)

以上错误,不排除学生粗心大意的可能性,但和乘法结合律相混淆是做错题的本质所在。针对以上情况,应加强对比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总之,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我们广大一教师还有许多的路要走,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我们就一定会体验到教育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 2007年第4期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研学后教”的实施 下一篇:于漪教育思想中教师观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