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时间:2022-10-05 11:44:15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摘要: 学案导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导学案的设计尤为重要,作者结合实践,谈谈对学案导学设计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案导学导学案设计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美国的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案导学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的有机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我校大力推进学案导学,下面我谈谈对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设计的看法。

一、导学案设计要立足教材。

学案的设计应紧扣教材,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强调关注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

学案设计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做教材的翻版,应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生认知水平,将教材中的所学知识、材料情境化、问题化。设置好问题串,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函数与方程的零点》这一课时的学案中,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常州某天零点时气温为零下4度,十二点时气温为零上8度。

问题1:若气温是均匀增加的,问何时为0度?根据这一问题情境可设置以下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零点的概念和零点存在性的判断定理。

问题2:若气温不是匀速增加的,问有没有气温为0度的时刻存在?

问题3:若气温变化时升降反复,问气温为0度可能会有几个时刻?

问题4:若将已知条件改为已知昨天中午气温为零上6度,今天中午气温为零上8度,问这一天中有气温为0度的时刻存在吗?

问题5: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究,若把它用数学语言描述,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这些问题的起点低,能引导所有同学进行思考,几个问题逐层递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中条件的不必要性和零点的不唯一性,突破教学难点。

导学案编制好后,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预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适当指导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醒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而一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则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围绕学案开展教学,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精讲释疑。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在讲解过程中,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导学案设计要重视配套练习的设计。

练习巩固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各种不同的课型,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概念新授课中,课后练习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讲导数的应用这一课时,学案上有一例题:一圆柱体容器体积一定,问如何确定它的地面半径和高,才能使它的用料最省。课后作业可将这题改编为某圆柱形容器表面积一定,问地面半径r与高h的比值为多少时,体积最大?通过例题改编、变式训练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作业的设置中还应考虑到班级之间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设置好分层作业,仿照书本习题的安排:第一层次是课堂反馈及基础达标,第二层次是思考应用,第三层次为探究拓展。通过分层设置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完成基本目标,并且一些优秀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低效低能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模式。要防止导学案的使用偏离教材化。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学生拿到导学案就做导学案上的题目,而不是利用导学案预习教材,回归教材;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围绕导学案组织学习,对教材不加重视。这就舍本逐末了,毕竟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不能代替教材。

上一篇:中职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 下一篇:如何进行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