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业成本法(ABC)与经济增加值(EVA)融合模式的运用

时间:2022-10-05 10:57:23

基于作业成本法(ABC)与经济增加值(EVA)融合模式的运用

摘要:目前绝大部分盈利组织均以“组织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而现有成本核算模式,无论是传统的制造成本模式还是较为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显然均无法满足这一目标,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种成本核算模式均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属于不完全成本。而经济增加值模型的提出,正好可以弥补现行成本模式的不足。文章以JX公司为例,论述了作业成本法和经济增加值相融合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经济增加值 结合 运用

一、作业成本法(ABC)和经济增加值(EVA)

(一)作业成本法(ABC)。近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产品竞争加剧,传统成本会计模式核算的产品成本扭曲了产品的真实成本。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卡普兰、库珀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是作业动因的结果,而作业消耗了资源。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不同,传统成本法通常以产品产量(人工工资、机器工时等)为分配依据,而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标准进行分配。具体核算程序为:(1)将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对象的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2)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的好处在于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精确度,克服了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分配依据不充分、因果关系不清晰、分配标准单一的弊端,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作业基础管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二)经济增加值(EVA)。EVA在上世纪80年代由约耳・斯特恩和G・贝内特・斯图尔特三世所领导的思腾思特公司提出,是在传统剩余收益计算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计算方法。其核心理念为:一个组织要真正为其所有者带来价值,其资本收益必须大于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重视资本成本是EVA区别于其他财务指标的显著特征。

基于会计核算视角,EVA是指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公司资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1)

基于财务管理的视角,公司市场增加值等于公司未来EVA的现值,用公式表示为:

市场增加值MVA=∑EVA/(1+WACC)n (2)

其中,n 为未来经营期,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业绩评价指标,更是一个企业全面管理的架构,在公司激励机制、战略评估、投资、筹资、兼并重组、出售等方面均有广泛运用。

二、作业成本法(ABC)和经济增加值(EVA)的结合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ABC)的缺陷。作业成本法虽然极大改善了成本信息的精确性,但和传统成本法一样,仍然没有考虑资本成本,计算出来的成本还是停留在传统成本的基础上。尤其是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资本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甚至超过了直接成本,采用传统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和真实成本仍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弥补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人们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引入了EVA价值理念,形成了ABC-EVA成本管理模式。

(二)ABC-EVA成本模式理论基础。ABC-EVA成本模式用公式表达为:

经济利润=收入-直接成本-作业成本-资本成本 (3)

式中收入、直接成本的计算和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一样,作业成本包括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的间接费用,按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理念,通过作业动因将这部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中。该模式区别于一般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在于增加了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资本投入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价值÷(债务价值+权益价值)×税前债务成本率×(1-所得税税率)+权益价值÷(债务价值+权益价值)×权益资本成本率 (5)

债务成本从以下方面获取:评级公司的整体信用评级,公司近期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成本,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行业类似公司的整体信用评级等,实务中,一般以税后贷款利息率作为债务成本。

权益成本率通常有三N模型,分别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现阶段实务中一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Rf±β(Rm-Rf) (6)

其中,K为股票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期望回报率,β为股票的风险系数,β系数可以采用专家判断、头脑风暴或德尔菲法等定性分析法和平均法、最小平方法、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

(三)ABC-EVA成本模式应用条件。在计算产品成本时,是否需要考虑资本成本,企业应当在符合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所处行业、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占有率、供需状况以及企业产品定价政策、会计核算系统完善程度等因素决定,一般以资本成本占营业成本或总成本之比作为判断标准,当资本成本/营业成本≥10%或资本成本/总成本≥5%时,认为资本成本对产品成本有重大影响,应考虑资本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四)ABC-EVA成本模式的计算步骤。(1)运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直接成本;(2)分析确定企业主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将各部门管理、经营、制造费用分配到作业;(3)将作业成本按产品消耗作业量分配到产品;(4)判断资本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影响重大,则将资本成本分配到产品;(5)计算产品总成本。

三、ABC-EVA成本模式的案例分析

例:JX公司是一家中型服装公司,设有开发、生产、销售、行政等部门。为论述方便,仅以该公司生产的A001、A002、A003产品为例,12月份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1 000件、1 200件、1 500件,假设该公司无期初库存,当月生产产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一)计算产品直接成本。根据公司当月领料记录、生产工人工资单等资料,计算出A001、A002、A003产品直接材料费分别为60元、50元、40元,直接人工费分别为10元、15元、20元。

(二)分析确定公司的主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计算作业成本(以采购部门为例)。

1.从总账中提取采购部门成本。见下页表1。

2.确定采购部门作业,并估计各项作业花费的时间比例。见下页表2。

3.将部门间接成本分配到具体作业。见下页表3。

4.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具体产品。见下页表4。

重复步骤1―4可将各部门间接费用分配到具体产品,结合实际产量,即可计算出产品单位成本。

(三)计算资本成本。

1.查阅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他内部管理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公司资产总额为2 000万元,应付账款、应付工资、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无利息负债500万元,营业成本1 000万元,债务与权益比为1:2,有息债务利率为8%,股票必要报酬率为10%,股票市场风险为1,5年期国库券利率为5%。

2.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Rf±β(Rw-Rf),计算出权益资本成本K=1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1+2)×8%×(1-25%)+10%×2÷(1+2)=8.67%,Y本成本=(资产总额-无息负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2 000-500)×8.67≈130(万元),资本成本占营业成本比=130÷1 000=13%>10%,应考虑资本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四)将资本成本分配到产品。资本成本的分配方法通常有作业―资源相关性分配法(首先将资本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从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和产品―资源相关性分配法(将资本成本直接分配到成本对象),本文采用产品―资源相关性分配法。应收、存货、应付等科目占用资金可以和具体产品对应,资本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其他资产等科目和产品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可以按合理标准进行分配,本文按产品营业成本比进行分配。因应付(预收)科目未占用公司资金,而是占用外单位资金,资本成本应以负数表示。见表5。

(五)计算产品总成本。经过上面各步骤计算,表6为该公司产品单位成本计算表(数据取整)。

四、结论

以上案例分析表明,JX公司应用ABC-EVA成本模式计算的产品成本较传统成本模式计算的产品成本大,差异在于传统成本模式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几十亿元、上百亿元,是否考虑资本成本,显然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应用ABC-EVA成本模式的主要意义在于:ABC-EVA模式计算出的成本数据,更接近于产品的真实成本,避免企业虚增利润,对企业实现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采用ABC-EVA模式,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分析、客户价值分析,为企业产品组合、客户管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应用ABC-EVA模式,实现了投资者和管理者利益的统一,避免两者之间的目标冲突,使组织价值达到最大化。ABC-EVA模式还可以和其他财务管理工具进行组合,如价值链管理、盈亏平衡分析等;ABC-EVA模式的提出,使财务管理理念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经营成本观转变为完全成本观,由原来的盈利能力观转变为价值增值观。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L・格兰特,刘志远等译.经济增加值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美)彼得・特尼,陈仪译.作业管理的第一本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王健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J].商业会计,2014,(04).

上一篇:小型工业锅炉燃烧效率不高原因分析及解决建议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