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幼儿绘画日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10-05 09:41:44

多元视角下幼儿绘画日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71-02

“绘画日记”顾名思义就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记日记,对还不会写字的幼儿园孩子来说是一种特殊而有趣的日记形式。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参与绘画日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持久的兴趣,从而提高绘画日记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元教学,克服单一”是提高幼儿绘画日记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前期准备多元化,引领幼儿走进绘画日记的世界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从未接触过绘画日记,而教师也很少组织这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所谓“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好这个“头”,顺利的引导孩子走进这个“表现生活,表达内心”的绘画日记世界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幼儿现有水平――教学有针对性。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上,因此对每个孩子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孩子当前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对绘画日记教学的全面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评估表,从每位幼儿现有绘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性格、个性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获得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如:性格外向的孩子不一定敢于表现和表达;孩子的绘画兴趣和他们绘画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成正比的;大部分孩子具有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等。了解了现阶段幼儿发展水平的相关信息,在绘画日记的开展中就会使教师的指导有更高的目的性,更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绘画日记教学。

2.合理设计记录形式――学习记录方法。要开展绘画日记教学,首先必须给孩子提供日记本,而日记又有其特定的格式,比如:在写日记前要记录日期、当日天气、当时的心情等,绘画日记也属于日记的一种形式,既然也是日记,以上格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简明的图案或符号来表示,如: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记录,星期几就用相应数量的“圆点”表示,心情用画不同的表情来表示,天气用画不同的气象符号来表示等,这些记录方式是孩子们平时在数学活动、美术活动和一日生活中也经常会接触到的,易于他们理解和操作。

3.营造轻松记录氛围――捕捉记录素材。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我们要努力创造使学生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孩子和教师都能自由呼吸”。我们应坚持以上观念,改变模式化的教学行为。如:每天清晨在教室里放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迎接幼儿,并找一些合适的机会主动和他们聊家常,比如:“你昨晚做什么事?开不开心?”从中捕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一步一步的激活幼儿的思维,时间久了孩子们就很乐意和我一起谈论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发掘他们喜欢的绘画内容。同时,为了积累丰富的绘画日记素材,应把课堂搬到户外,经常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大社会。如:带幼儿参观菜场、社区、消防大队及家乡的人文景观等,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看一看、说一说,并通过绘画形式进行表达。

二、教学策略多元化,激发幼儿对绘画日记持久的兴趣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中多次提到:激发兴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兴趣是教育的先行者,如果孩子对绘画日记失去兴趣或兴趣逐渐淡化,那就不能有效发挥绘画日记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了。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对绘画日记兴趣的稳定性。

1.重视实践体验,丰富生活经验。经验源于生活,只有真真切切体验过才能进行更好的表达。我们应多给孩子创造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如:“远足”,结合季节特征,组织幼儿远足活动,让孩子在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中产生情绪体验,产生表达的愿望。又如:“亲子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亲子一日游、亲子制作活动等,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互动中体验亲情,体验快乐,感知生活,从而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再如“比赛和表演”,比赛能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表演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在竞争和自我展示中孩子的情绪是最高涨的,因此,给孩子提供互相竞争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孩子会用他们稚嫩的笔触将这个舞台生动的展示出来。

2.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参与创作。由于绘画日记是反应幼儿生活经验的绘画活动,孩子喜欢边讲边画,与自己信任的人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在遇到困难或缺乏绘画表达技能时也希望能及时得到帮助,而这个孩子最信任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因此,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孩子的父母们介绍绘画日记开展的意义,邀请家长来园共同参与孩子的绘画日记创作和讲述活动,让家长体验与孩子一起创作和分享的快乐,了解父母配合的重要性。

3.把握最佳时期,及时提供机会。体验过程是孩子最兴奋、最有表达愿望的时候,一旦过了这个“兴奋点”再让孩子回忆和再现恐怕就很难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让幼儿记绘画日记效果最好。如远足时,教师带上纸和笔,适当选择时间,让孩子进行即时纪录。再如刚完成游戏、比赛或演出后,让孩子及时把刚刚发生的事情通过绘画日记纪录下来。在孩子的“兴奋点”上让孩子表达是记绘画日记的最佳时期。

4.创新鼓励办法,有效激励幼儿。孩子们对一成不变的口头表扬往往有很强的“免疫力”,因此,只有不断变换鼓励方法,才能让孩子保持长久的积极性。如:结合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形象,如买一些喜洋洋与灰太狼、猫和老鼠、葫芦娃等动画形象的粘粘纸,奖励给那些积极创作和乐于表达的孩子;再如:设计评比表格,阶段性的进行绘画日记小能手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小红花、五角星、奖状等),这样的奖励办法往往会有效激励幼儿,得到更好的回应。

5.引入制作元素,创新日记形式。幼儿园的孩子大多用水彩笔或油画棒进行绘画的,形式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对绘画日记的兴趣就会淡化。而对于一些漂亮的手工材料孩子们一般都很感兴趣,如:橡皮泥、闪光纸、晶晶片、磨具压花等,利用这些五颜六色的制作材料让孩子在绘画日记的画面上进行装饰,不但改变了绘画日记的作画形式,优化了画面效果,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孩子积极创作的欲望,因此,把简单、美观、易操作的制作材料引如绘画日记中,也能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日记的兴趣,提高创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形式多元化,拓展幼儿绘画日记创作的空间

新《纲要》指出:“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及时优化组织形式,拓展创作空间,使记绘画日记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最终让绘画日记成为孩子表达、表现的一个有效途径。

1.专题记录。即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记绘画日记的形式,又可分为:

(1)“命题绘画日记”。即教师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统一命题,让孩子根据自己对某件事物的经历、感受和理解来记绘画日记。一般范围较小,具体到某件事。当然,这种形式必须建立在有集体经验的基础上,如全班性的活动:捡落叶、快乐宝贝剧场演出、亲子制作比赛等。命题绘画日记由于孩子们绘画的内容都差不多,更适合将日记展示出来,让孩子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2)“主题绘画日记”。它的范围相对来说要大一些,教师根据某一主题来规定日记内容,如《夏天》,孩子在夏天经历过的事情很多,有的孩子觉得夏天很快乐,因为可以游泳、吃冷饮、呆空调、放暑假等,而有的孩子觉得夏天不快乐,因为天气很热,太阳很晒,一动就要出汗,还容易中暑、得空调病等,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在日记中体现出自己的想法,但不能偏离主题。主题绘画日记中,孩子们有共同的话题,但有不同的见解,适合同伴之间互相交流。

(3)“自定义绘画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不规定范围,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把自己觉得特别的、好玩的、有感触的事情记录在绘画日记本上。而在自定义绘画日记中往往最能体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和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仔细的观察、细心的洞察、耐心的倾听、真心的交流去发现、引导和疏通幼儿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2.课余记录。指课堂以外,孩子们自由活动或自主游戏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就可以去记绘画日记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往往带有随机性,如孩子刚碰到了突发事件,觉得很好玩、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趁课余时间马上记录下来。课余记录更多的是反应孩子当天或刚刚经历过的某些突发的事情,更值得老师去关注。

3.家庭记录。指孩子在家里记绘画日记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让家长通过孩子的日记了解孩子的内心,同时也为家园沟通搭建起一座桥梁。一般孩子在家记的绘画日记,我都要请家长,将孩子的讲述内容和家长的对话等记录下来,便于教师采取适当的反馈措施。

实践证明,绘画日记是孩子们内心的另一种形象表达,它不仅是孩子们多彩童年的生动记录,同时也是把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传达给别人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师在开展绘画日记教学时要以趣(趣味)激趣(兴趣),善于透过多元化的视角了解孩子的生活,触摸孩子的内心,同时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有效培养孩子真诚表达、乐于交往及关心周围人、事物的生活态度和多看多记,敢想敢画,爱听爱说的良好习惯,通过有趣的绘画日记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 下一篇:动漫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