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探索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01 10:26:48

基于经验探索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82-02

一、活动设计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

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的活动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活动目标偏离,活动内容基本都是教师的灌输。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内容让我们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活动设计前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1.关注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原有经验,让幼儿“够得着”。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的一名老师在送教下乡活动的试教过程中,选择了大班打击乐《狮王进行曲》,每次试教屡屡碰壁,都觉得进行不下去。原来此活动就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内容远离了幼儿的原有经验。送教的地点是乡下,乡下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情况是一样的,可能在音乐感知上会更逊一筹。所以后来,我们就改上了一个小班的打击乐《快乐早餐》。乐器只选用了铃鼓,课前让孩子们充分地玩铃鼓,降低孩子们在活动中对铃鼓的新鲜度。学习的节奏也是生活中经常能听见的节奏|X X|、|X X X |、|X ―|,符合小班孩子的实际发展程度。活动结束,反响非常好。此活动后,我园以年龄段为单位,重新编排幼儿音乐教学的进度表,把一些打击乐、音乐游戏、集体舞教学纳入其中。让孩子的学习变得全面。

2.关注幼儿生活经验的感知,让幼儿“摸得着”。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对教学内容积累一定的感知经验,对活动的开展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幼儿有了感知经验,才不会对教师的提问“冷眼对白”,幼幼间也才可能有交流、分享。同时,因为幼儿有感知经验,教师才能达到帮助幼儿梳理、归纳、提升的目的。

二、活动过程提升幼儿的原有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幼儿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认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对幼儿原有经验的激活、分享、拓展、提升的过程。

1.让原有经验活起来。在数学活动《做客》中,教师出示了一张小区地图,询问幼儿是否能看懂,孩子们都摇摇头。教师再提问幼儿:“这是一张小区的地图,小区里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如果去你家该怎么来找?”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区里有很多幢房子,房子上有数字;有的说我家住在701室;有的说我家住在10幢;这里应该是小区的房子,这幢房子应该有两个单元等,孩子的原有经验已被充分激活,教师将幼儿生活中看到的小区引到画图上,让幼儿寻找对应的、相似的画面,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激活了幼儿的原有经验,为孩子“架桥梁”,为后面的学看小区地图作了很好的铺垫。

2.提升原有经验。有价值的集体活动,教师需要提升幼儿的现有经验,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和提高。在体育活动《送眼泪》中,教师给每位幼儿一块海绵,让孩子们尝试送水,并记住自己运了几趟才把盆子装满。有个孩子运了7趟,有个孩子运了5趟。为什么第二个孩子只运5趟就装满了?教师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是怎么用海绵运水的。有的孩子说将海绵往水里一扔就拿起来跑,有的孩子说是将海绵全部吸满水再拿起来跑;有的孩子说跑时拎着海绵,有的孩子说用手捧着海绵,让海绵的水尽可能地不漏掉。教师让孩子们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好?孩子们很快就说出是第二种好。教师及时进行小结正确的运水方法:将海绵充分浸入水中,吸饱水,跑的时候用双手托住海绵,尽量不让水滴下来。本来这些运水的方法是幼儿已有的,但是比较零散、随意,通过教师的及时梳理、归纳,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了提升。

3.产生新经验。大班社会活动《月饼店》在幼儿的积极筹备下开始营业了,继而又引发了幼儿的猜想:月饼卖出去了,货源哪里来?月饼是怎么样的工作程序?幼儿在“认知冲突”中思辨,原有经验或被同化或被顺应,新的认知开始形成。《月饼店》活动中,幼儿经过讨论、猜想,各种有关月饼的新的经验慢慢浮现出来。他们开始把月饼的价位牌制作起来;增加了营业员,并讨论出营业员的工作职责:要向顾客介绍月饼,结算价格等工作;知道了月饼需要有面点师傅制作,也知道了月饼的一般制作程序……这就是孩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经验。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我们要尽可能的挖掘它的潜在价值,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如果能符合幼儿的原有经验,能让幼儿有机会运用这些经验并有所提升,这样的活动往往比较高效。

上一篇:在自由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策略 下一篇:大班幼儿时间观念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