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翻译本质

时间:2022-10-05 09:38:11

浅谈文学翻译本质

摘 要:文学翻译是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因此文学翻译具有文学性,不但要忠于原文,表达通顺,还要尽力再现原文风格特征,使译文具有审美性。审美性是文学翻译的一个本质问题,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对文学翻译至关重要。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文学翻译怎样才能更好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从而体现文学翻译审美性的本质。

关键词:文学翻译;审美性;熟悉度;文化差异

1.引言

文学翻译是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不同,文学翻译具有文学性。文学翻译包含了文学和翻译两个方面,翻译文学作品除了要做到翻译要求,还要达到文学性要求,即具有审美价值。

审美性是文学翻译的本质,对文学翻译来说,审美价值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要使文学翻译具有审美价值,就要在做到忠实于原文及准确通顺表达外,还要再现原文的风格特色。充分了解原文的背景以及译入语和译出语的文化差异,有助于译者更好地再现原文风貌,译出具有审美性的译本。

2.关于文学翻译

说到文学翻译,首先就要与非文学翻译区分开来。如果说翻译是把一种文字转换成为另一种文字,而文学又是文字的艺术,那么文学翻译就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翻译,把原文艺术性表达的内容思想用另一种文字艺术性的表达。茅盾定义文学翻译为“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文学翻译是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文学与翻译的融合。既然具有文学的特征,那么文学翻译就应该是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要做到忠实于原文,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内容,还要再现原文的风格特征,有一定的审美性或欣赏价值。所以,审美价值对文学翻译至关重要。

3.文学翻译的审美性

“信、达、雅”是我们最常提到的翻译标准,经常以这三个准则来断定译本是否可以称为好的译本。但对于文学翻译,除了“信、达、雅”,达到一定欣赏价值是文学翻译的本质。虽说文学翻译具有创造性,但译文的欣赏价值不完全是由译者创造而来,应该是对原文审美价值的再现。作为文学翻译的本质问题,要恰到好处把原文的审美价值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就要从两个主要的方面把握,即对原文背景的熟悉度以及文化差异。

3.1 对原文背景的熟悉度

不论是做哪种文本类型的翻译,都要先通读原文,了解原文的相关知识,这样译文才不至于与原文产生偏差而造成误解。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更要熟悉原文的背景,了解原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政治背景、写作原因、写作目的等,尽可能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原文作品,掌握原文的风格特色。

作者赋予一部作品灵魂,了解作者信息可以更深刻的把握原文的风格和理解原文所传递的内容。比如翻译李清照的词,她后期的作品多带有伤感的情调,这从她的词的本身不难看出。但若不去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不去体会她当时生活的苦楚,译文的情感就会表达的不够深,那份悲凉也就不能很好地传递给译文读者,原文特有的风格特色也不能很好地展现在译文读者面前,因此也就不能带给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一致的审美价值。

在某个历史时期,某一社会环境下,这个时期的作者就会受其影响而形成一种写作风格。了解原文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助于译者从更宽的视野看原文的内涵,更容易体会原作者的写作环境和当时写作的心情。例如,十八世纪后期出现的伤感主义,由于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伤感主义的作者把创作的重点放在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希望在思想和语言中找到一些更自然、直率的东西。了解这一时期的背景,就可以更全面的理解这一时期感伤主义作者的作品。所以说译者在翻译一部作品时,先了解历史背景,可以更透彻的了解作品本身,从而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建立良好的开端,有利于译者在翻译中再现原文的风格特点。

3.2 文化差异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少不了要涉及到这两种语言的文化。我们常说文学翻译作品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由此可以看出以某种语言写成的作品,也包含有这种语言的文化的风格特色。每个文化都有各自习惯用法,表达幽默的方式及禁忌语等。只是单纯掌握译入语和译出语,而对这两种语言的文化了解不多的译者不能深刻理解原文,也不能很好地用译入语进行表达,这样就会在翻译作品中产生错误或者歧义,翻译也就产生不了应有效果的。

例如dress up like a dog’s dinner,这个短语按字面翻译完全翻译不通。Dog一词在英语中有许多短语搭配,虽说汉语中也有许多关于狗的成语,但用法大有不同,这就要对两个文化中这个词的用法有一定了解。Dress up like a dog’s dinner是说一个人为给人留下印象而打扮的花枝招展,但并不适合当时的场合。译者在翻译这个短语时,就要在了解该短语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的总体风格,翻译出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并尽可能使译文的风格特色和原文一致,不至于是减弱译文的审美性。

再如send coals to Newcastle这一短语,如果译者没有注意到纽卡索是产煤区而将其译为“把煤送到纽卡索”,那么对于大多的汉语读者来说会感到莫名其妙,对于多说汉语读者来说,他们并不知道纽卡索是一个产煤区,而不能理解“把煤送到纽卡索”的意思等同于“多此一举”。如果在译文中突然出现“把煤送到纽卡索”,读者或许会觉得前言不搭后语。如果这个短语出现在一篇幽默风格的作品中,或许可以将其译为“把煤送到平顶山”,那么在译文中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而且与原文的风格特色对应。即使译文不能用与原文对应的词表达出相同的效果,但是要尽可能用其它的词来替换以达到译文读者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与原文读者在译出语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效果。有时一些西方作品中的诙谐幽默汉语读者不能明白,这时候就需要译者把它翻译成汉语式的幽默使读者明白。因此,对译入语和译出语的良好掌握,对译者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译者的译文和原文具有相同审美性。

4.小结

文学翻译除了要传达原文的内容,还要尽力展现原文的风格特色,使译文具有审美性。审美性是文学翻译的一个本质,翻译文学作品,既要注重内容也要注重语言形式。要使审美性在文学翻译中体现出来,首先就要深刻理解原文,熟悉原文的创作背景,对原文文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样译出的作品才能具有审美价值,才有欣赏价值。(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程爱华(2005)。关于文学翻译的本质内涵。《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7-18。

[2] 何远强(2006)。文学翻译本质论。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3] 黄雨石(1988)。英汉文学翻译探索。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4] 解华(2003)。文学翻译理论的系统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8,54-55。

[5] 郑海凌(1998)。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中国翻译》,6,4-8。

上一篇:论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 下一篇:释意理论视角下记者会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