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第二大海外建设项目

时间:2022-10-05 09:19:23

美国历史上第二大海外建设项目

主标:美国驻华使馆“墙里墙外”

副标:雇佣2000美国工人来中国建造,耗资4亿美元

小徐,男,1987年生人,高中文化。2008年从东北老家来京务工,这4年他每天工作的地点就是北京市安家楼55号。四年前,他经过一家旅游航空公司的简单培训后,成为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外的一名签证“中介”。据他介绍,他每天早上十点左右都会出现在这里,一个工作是送签证,另一个工作就是发展新的客户。

安家楼55号就是美国驻华使馆新馆所在地,在小徐这样的签证中介眼里,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场所,也是他们谋生的福地。

“2008年6月我来到北京,培训后就被分到美国驻华使馆新馆这边做业务,我专做美国,不做别的。刚来时,路口的法国使馆还没建好,但女人街一直都有,美国使馆来之后,这边热闹多了。你看看每天美国使馆的签证人数就知道了。”小徐对世界博览》记者说。

4年后,当《世界博览》记者从亮马桥地铁站走向美国驻华大使馆时,一路上异域风格的建筑,德国使馆学校的外国学生,美式家装的杂货店,城堡式的印度使馆以及白色中东风情的以色列使馆,这一切都是美国驻华使馆周边正在发生的人和事。走到美使馆签证处所在的天泽路上,远远就能看到人声鼎沸的一处地方,金属栅栏里的士兵严防死守,墙外的人们面对着炽热的阳光,神色大都焦虑紧张。

小徐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不以为然地说:“一年四季都是美使馆人最多,每天都排队,每天都有想出国的和被拒签的。”

媒体同行眼中的新美国驻华使馆

王蔚岚是《东方早报》的记者,2008年8月前后,她策划采写了一系列关于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建造以及落成的报道,而作为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落成仪式邀请的媒体记者之一,王蔚岚也用媒体人细腻、敏感的视角记录了与新馆相关的故事。

“8月5日,包括早报记者在内的众多媒体都是首次得以进入新馆,并被准许录音、拍照、录像。不过在进入新馆之前,到访媒体仍需经过严格安检。人和随身带的包都需要通过安检门,如采访机和相机等电子设备也需由使馆工作人员确认没有异常情况才可入内。为避免安检过程过长导致日程拖延,受邀在8日上午出席新馆开馆仪式的媒体记者均被要求当天早晨6点必须抵达使馆。”王蔚岚在2008年8月6日发表的《中国风水说纳入美国驻华使馆新馆设计考量》中提到了进入使馆参观的细节。

而就在报道发表后的两天,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和使馆工作人员一起见证了新馆揭幕的日子。而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雷德大使说:“2001年我被任命为驻华大使时,美国政府10个代表机构的500多名在华工作人员,分布在北京8个不同的地方办公。如今,来自26个美国政府机构的1100多名工作人员分布在北京22个不同的地方。而这是第一次大家在一个统一的、安全的建筑内共同工作。”

王蔚岚在描述大使馆概况时这样写道: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耗资约4.3亿美元,占地约4公顷,是美国国务院历史上第2大海外建设项目,仅次于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有950名雇员、20多家联邦机构在此工作。这座新使馆由美国设计师事务所设计,建筑群设计为美式现代风格,但建筑的安排则源于传统的中国样式。

美国大使馆讲究风水,融入中国风格

美国驻华使馆网站上称:“美国大使馆新馆代表了21世纪美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它融入了中国的土壤并象征性地把东西方的传统结合在一起。”

走进美国驻华大使馆,连接各建筑的荷塘、假山、小桥、竹林随即映入眼帘,而最为抢眼的则是荷塘上“漂浮”着的7朵硕大的金属郁金香。这座由Jeff Koons设计的雕塑郁金香是租借给新使馆的,为期10年,Jeff Koons是目前在世的作品售价最高的艺术家。经过荷塘上的一座木桥,就进入到玻璃墙壁的新签证大厅。

负责使馆项目的建筑师杰?霍勒兰透露,围绕使馆建筑四周的荷塘和花园实际上起着缓冲带的作用,以保护建筑免受外来破坏。此外,连接入口和签证处的木桥,正象征着使馆如同跨越大洋的桥梁,联接中美两国。

霍勒兰说:“使馆建筑群设计体现了美式现代风格,群落的结构则考虑了传统的中国样式,我们甚至还融入了胡同的元素,这正是北京这座城市传统建筑的核心。”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的风水理念也被考虑在使馆的设计中。参与建设美使馆的工作人员认为风水是一些有道理的微妙的原则。例如,在北半球,太阳从来都是从南边升起,而非北边。因此建造时会在朝东和朝南的方向安装许多玻璃。

在“使馆建筑与外交”方面颇有研究的简?罗福勒教授表示:“这应该会成为北京外交景色中的一个亮点,它是复合的建筑,不是单一的,使馆的场所还融合了设计精巧的花园和其他户外空间。对于那些长期工作在拥挤老旧、不符合工作场所标准的使馆的美国外交官来说,这是一种真正的改变。”

主办公楼完全“美国造”

新馆内共有5座功能各异的建筑:8层高的主办公大楼,3层的中庭办公楼,一座岗哨,一座领事办公楼以及一座多用途的附楼,总共能容纳950名雇员。领事/签证办公楼的第一层是中国公民办理赴美签证的地方,共开设了14个窗口,比以前的美国签证处多了2个窗口。二层是美国公民服务处和美国国家安全部驻华机构工作的地方。在二楼还开辟了数个隔间。据此前媒体报道称,这是给有需要的美国公民提供一些隐私的空间,处理较为敏感的问题。

新使馆的安全措施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使馆项目建筑师霍勒兰曾经告诉记者,使馆大楼设计方案吸取了此前一些美国驻海外机构的经验,例如,在使馆的正门还有一个汽车拦截装置,防止车辆恶意闯入。一旦有汽车未经允许进入使馆区域,该装置会弹起1.2米,自动拦截车辆。除了能防御汽车炸弹袭击,还能够抵御骚乱人群的冲击。此外,5座大楼都有先进的防地震设计。

新馆的建筑群中8层的主办公楼是全部由美国工人建造并有极高的保密措施。里面主要是办公室,是美国使馆核心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所有的建筑材料和包括办公座椅在内的办公家具都是从美国运来的。

当时,王蔚岚提出要参观这栋大楼,但美方断然拒绝了这个请求。

“为什么?”王蔚岚问。

“莫斯科。”美国驻华使馆专员韩文杰(John Holleran)简短地回答说。

他指的是1985发生的一段故事。当年,美国驻前苏联新使馆舍接近竣工时工程突然中止,因为美国人在前苏联工人建造的柱子、墙壁和天花板里发现了众多监视器。为此,美国国会只得再拨2.4亿美元新建了一座使馆大楼,并让美国公司和工人修建。

上一篇:美国驻华使馆建筑变形记 下一篇:哈尔科夫与顿涅茨克:乌克兰的工业中心